最近,一些素昧平生的朋友不知从哪个渠道知道了我,在一些场合发表了一些褒义的言论,对我评价甚高,说我是什么“学者型的广告人”,但对此我却感觉这是对自己的不公平的评价,因为我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而另一个方面对我不公的是,对一些朋友称邵珠富为“学者型的广告人”的这种称呼,对此我也感觉甚为不公。
虽然承蒙一些高校的邀请,我偶尔会去一些高校给广告专业或者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做报告,偶尔也会去外地的高校或者企业讲讲课,但了解邵珠富底细的人都知道,邵珠富的广告从业经历并非太长,而且长久以来我一直奋战在广告第一线,而在广告理论方面的溃乏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我天生不爱看书,对于各方面的狗屁经济理论向来嗤之以鼻,我注重对实践的总结和理解,当然感觉自己的悟性还是挺高的。所以,上上次在山东大学给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们讲课的时候,有学生对我提出置疑,问:既然从不-爱华网-读一些经济理论方面的书籍,为什么讲得和那些国内外的理论非常吻合?我用了一个比喻来告诉他们:“我每天早上都要喝牛奶吃面包,虽然后来事实证明吃这些东西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比方说多少多少克的蛋白质、多少多少克的热量脂肪之类的,但这并非是因为我用科学证明过这些东西有用,而只是直观感觉告诉我、我的身体反应告诉我,吃这些东西是有用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精明的企业家,包括宗庆厚这样的名人,并没有多少高深的市场理论知识,也没有多少经济学知识,宗老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读了几本毛选,但照样市场做得风生水起,毫不影响他成为大陆首富,原因就在于殊途同归,他走的路是正确的、他学的毛主席理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用的方法是对头的,但这一切未必非要从书本上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嘛,既然已经“躬行”了,何必再去纸上得来?
佛教、基督教、儒教似乎都强调人心向善,要和询共处,目标都似乎是大同世界,这和共产主义理论又有些相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创立人都是大智慧家、发现了人性一些aihuau.com共同的东西,总结出了共同的规律来,而他们的教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并不影响他们得到了共同的结论。假如我们的智慧自视不如孔子、耶、穆罕默德、老子、毛泽东,我们只要选准一个方向研究下去,他们的智慧肯定就会让你受用一生的。就好比我们都要去郊区一个县,你可以坐公交车去,如果有铁轨的话你也可以坐铁轨去,你也可以开车自己去,甚至你也可以步行去;你可以从经十路去,也可以从高速公路去,还可以从乡间小道去,但你都能达到目的。所以,不要在乎别人用什么方式做事,但只要他们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就行。诚如邵珠富刚刚做部门主任的时候,有的同志感觉他书倦气太浓,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懂得晚上陪客户吃喝玩乐,估计十有八九不会成功,但后来我还是找准了客户的核心需求,并充分发挥自己策划方面较为专长,一个个地说服帮助客户,最终彻底改变了客户对时报的认识,改变了医疗广告省城重点方向,我们也由平面媒体医疗广告的省城老三变成省城老大一样,无他,不拐弯抹角、直奔主题是也。谁说大家非要按一条道做业务?
所以,请各位大师不要再称邵珠富为学者型的广告人,这对我不公平,试问:你见过会拉广告的学者吗?学者会的东西,咱会;学者不会的,如拉广告,咱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