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国知名商业媒体Fast Company日前评出了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名分别是Facebook、Amazon、苹果、google、华为。华为是排名前五的公司中唯一的新上榜企业。
Fast Company称,过去的一年中,华为获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合同,正是这些合同使得华为的市场份额翻番。Fast Company将华为09年的强劲发展归结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力。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United Nations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的统计,华为09年专利申请总数为1847,排名世界第二。
而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华为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高达1491亿人民币,净利润183亿人民币,成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提供商。
看着这一份份骄人的华为“成绩单”,让全球商界对华为刮目相看的同时,都用羡慕的眼神关注着华为的“桂冠”。什么成就了今日的华为呢?
除了华为的管理制胜外,华为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市场技术化和技术市场化,有着一批成千上万的技术工程商人在团队作业。
1987年华为仅有6名员工,注册资金2万元。经过几年代理国外交换器挖掘到的“第一桶金”之后,华为老总就觉得要在自己研发国产交换机,CC08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在创业早期,华为就提出要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不仅如此,还将这一规定写入《华为基本法》,在战略发展规划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上体现。
那么华为的研发、技术创新有什么特点呢?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dc54b0100jgj2.html) - 技术创新成就华为_李皞_新浪博客
第一、 技术工程商人
华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技术的创新,但同时技术创新不是为了获得创新创新、为了论文而创新,任正非很早就对华为员工告戒““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他在总结了朗讯、贝尔实验室、IBM等研发失败的惨痛教训中得出一个血的教训:"技术人员不要对技术宗教般崇拜,要做工程商人.你的技术只用来卖钱的,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
为此,华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是围绕着市场的需求而研发的,如果研发人员自己闭门造车,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一堆搁置在家里的“废铜烂铁”。技术市场化,华为的引进IBM的IDP研发流程,最前端就是客户的需求。
第二、 新手也能研发
无论是大学刚毕业的本科生、还是社会招聘进去的技术工程师。一名新手都能做研发,这个就是华为技术管理的独道之处。为什么呢?这个在其他公司是不可思议的。原来这个是华为经历了过分“依赖技术人员”之痛之后才在研发管理上的一个跨越。经历了郑宝用身体的原因、李一男的出走,早期内部创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等等,没有核心技术人员,华为都濒临研发崩溃的边缘。任正非就提出我要培养出千千万万个“郑宝用”、“李一男”。通过开发技术流程化话、每个开发文档的过程控制、文档的建立;每个开发工程师成为流程的一道“工序”,研发新手,拿着这样流程规范化的文档也能研发了。
第三、 “技术拿来主义”
外界的人都认为华为技术创新能力强,专利第一。其实华为的技术创新大都是站立在“伟人的肩膀”之上的。华为认为,过多的“自主”创新情结,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的形成。在华为看来,专利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获得市场进入许可,同时获得产品以及成本竞争力的商业手段。华为的主张,一方面是,“通过合理付费的交叉许可,创造和谐的商业环境”;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地积累自己的专利池,获得越来越多的筹码,并持之以恒地每年以超过销售额10%的比例进行研发投入。任正非特别的强调: “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他号召研发人员研发一个新产品应该尽量减少自己的发明创造,而应着眼于继承以往产品的技术成果,以及对外进行合作或者购买.
华为的“技术拿里主义”还表现在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上面,不管是和大学科研机构、还是同行业“友商”。华为独特的矩阵管理和企业文化,漫漫就合作伙伴同化为华为的一部分,比如早期和清华大学合作,清华大学的博士生郑宝用就不知不觉的进入了华为研发团队,到后来的华为3COM,现在的华赛,华为都是采用相同的技术合作策略。
第四、 华为研究所全世界遍地开花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华为仍坚持加大研发投入,2009年研发费用达到人民币133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7.4%。”华为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6%,并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近20个联合创新中心。华为研究多可以说是辐射、支撑到全球各个片区的客户。现在的华为总部仅是一个行政、研究总部的一个根据地、信息枢纽中心了。华为坂田基地,仅有华为南京软件园的1/3面积。很难想象,其他地区的研究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