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广告人在路上
虽然中国有几百万的广告人,但是广告对于很多人来讲,依然是非常的陌生。大多数人接触的所谓“广告公司”,都是路边印传单,做名片的夫妻店。其实在我们业内,它们充其量叫做制作公司或者印刷公司。
在这个行业,你要承受不能被常人理解的委屈和误解。
朋友问我:你们公司印不印名片?
刚毕业的时候,进入了一家中小板上市的国内广告龙头企业,有一天聊微信说起工作,一个不怎么熟悉的朋友问我www.aihuau.com“你们公司印不印名片?”
我当时想回复一个脏话,但是想想听到“广告”,他有这样的问题也是合情合理。虽然都叫小姐,但是KTV的包房里的,和航空公司飞机上的,还是有区别吧?
虽然这种区别,在现实中越来越模糊了。
弟弟怨我:你居然帮移动说好话!
做通信行业的品牌管理已经有三年,记得刚刚开始服务移动的时候,跟弟弟有一次通话。
他问我工作内容,我自然无法向他(典型的理工男)解释什么是定位,什么是传播。我就直白的告诉他,我服务的客户是移动,工作内容就是宣传,说好话,让大家觉得这个企业好,都来买买买移动的套餐和手机。
没想到他半开玩笑的来这么一句“中国移动对老百姓坑蒙拐骗,这么一家骗子公司,你竟然替他们说好话!”
我竟然无言以对。
同学怪我:你居然也跟他们一样!
前天晚上,大学四年的同班一个女生,突然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告诉我高德地图正在做一个丢失儿童的搜寻,谁家孩子丢失了,可以通过公安部报案,把丢失信息直接推送到高德地图上。
她问我为啥公安部选高德而不是选微信这样用户更大的平台。
我的职业敏感度马上来了,我告诉她,“不是公安部选了高德,而很有可能是高德选了公安部”。在广告传播领域,这是典型的“公益营销”,政府、企业、社会最终实现三赢,高德不过是想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而微信之所以不参与,是因为在不影响用户体验和增加社会形象两者权衡上,他选择了后者而已。
关于公益营销,财经作家,品牌策划人高承远在2010年《广告大观》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就提到构建三赢模式,是推动企业持续公益的基础。
我告诉她,我帮很多企业策划过这样的公益营销活动,然后她来了一句“你居然也是这样的人!”她的“气愤”,也许有调侃的成分,但是由此可见,广告这个行业,在中国的是多么的缺乏认知。
这就是每个广告行业从业者几乎都要承受的委屈和不理解。
直到,有几个同事的转行,让我觉得广告还是没那么委屈。
他(她)们,去做了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