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流动高于其他行业是正常的。人们一直认为正常的饭店人员流动在10%-15%。根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国内23个城市部分星级饭店的调查统计,近5年员工流动率最低在22.56%,最高在25.645%,平均为23.95%。
饭店人员流动比例居高不下,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员工的直接动机、有饭店管理上的原因,也有社会观念和市场变化的间接原因。其一,为实现自身价值,谋求发展而跳槽。在流动群体中,主要为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有调查表明,在杭州市有10家饭店近3年招聘了168名大学生,目前已流失111名,流失率达66%。其中不到1年就离开的有81名。在海南有的饭店新招聘的大学生,干不到两年全部流失。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心理预期与现实工作存在较大差距。中、高级管理人员跳槽,有的是对领导不满意,有的是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有的是对发展空间不满意。其二,为寻求更高的薪酬收入而跳槽。寻求高收入,也是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饭店人员薪酬收入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同星级、不同所有制和国内、国外管理。国有饭店最为复杂,高低相差较大。国有饭店隶属于不同行业,总经理的收入往往受行业工资水平制约。比如:有的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饭店,每年盈利几十万元,老总的年收入不过4万多元,而有的保险行业所属的饭店每年亏损几百万,老总年收入在10万多元。同时,有些国有饭店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都比较差,每年招待费十几万、几十万元。经营者基本上是吃喝玩乐全报销,以费用补收入的现象也存在。股份制饭店在管理上要好于国有饭店,在效益和管理人员的收入上也高于国有饭店。一般说,管理人员收入要高于国有饭店20%-30%。外国饭店公司管理的饭店多为高星级饭店,效益最好,管理人员的收入也最高。不同星级、不同档次饭店之间的薪酬差异,从物质上为饭店人跳槽提供了动力和欲望。其三,为寻求一个稳定的工作而跳槽。饭店被普遍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技术含量不高,所以有些人干了一段时间就流动到其他行业。其四,为寻求人生体验而跳槽。如今伴随体验经济而产生一种人生体验的理念,就是不断尝试新的工作,寻求一种内心的满足,主要群体是青年学生。在海口金银岛大饭店有一名员工,干了一年零三个月就离开了。走之前他写了一篇文章:《我在金银岛的日子》,记录了自身的体验。他先后到营销部、客房部、保卫部实习,体验了各岗位的辛苦和快乐,后来做到了办公室秘书岗位。这个职位已经令好多人羡慕,然而他却选择了离开,很多人不理解而惋惜。但他说:“抑或若干年后回看今日,发现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也不后悔,我只是做了在我这个年龄应该尝试的事。”目前,这种寻求人生体验的青年不断增加,他们大都具有高等文化基础和一定的素质,找工作都不难。
其实,出现饭店人员高比例跳槽的真正原因,并不完全是这些具体原因,而是决定员工跳槽动机产生的社会条件。
其一,市场经济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观念——劳动自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是调节劳动力的惟一手段。所以许多员工从一而终,在一个企业干一辈子。东北的许多大工厂,父亲、儿子、女儿同在一个工厂,现在全下岗。计划经济造就的观念就是工作靠分配、升迁靠安排,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市场经济打破了劳动力计划调节,实现了劳动力市场化。市场调节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近10年来人们在观念上的更新和变化,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一个世纪。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力流动是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是人性的一次解放。其二,饭店业的发展为跳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客观条件。饭店容量是决定人员流动的客观基础。如果现在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那2000多家星级饭店,人员饱和,人才想跳槽也难。现在全国各地每月都有新饭店开业,并且高档次、高星级、高薪酬的国外饭店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从客观上为人员流动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是人员高比例流动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