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4月汉诺威工业展上,“库卡”被德国总理默克尔誉为“德国工业的未来”。最近美的集团启动了对库卡公司的收购,如果进展顺利,“德国工业的未来”将可能由“中国主宰”。语带相关的是,在6月21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德国互联网之父、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WernerZorn谈到“中国制造2025”时说道,“中国制造2025”已超过“德国工业4.0”的概念范畴,应用的更为广阔。
从1968年加工生产塑料瓶盖,到电风扇、电饭煲大王,从小家电到空调、汽车、地产等多元化扩展……四十多年间,升级、扩张、并购,美的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巨头。回想当年,曾经与格兰仕“微波炉大战”,也与格力空调 “干过大架”,美的作为刺刀见红的家电行业持续厮杀生存发展下来的“范本”,一路走来极不容易。一边是延续自身在家电产品研发制造方面的优势,一边是倡导多元化投资并购,美的集团“两手抓、两条腿走路”,近年来更是加速了“投资”的脚步。看来,搞投资比做产品的更有“钱途”。
最近,美的集团开展对全球领先的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KUKAAktiengesellschaft)的收购,引起了德国政府方面的重视,连德国总理默克尔也非常关心。这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加速国际化的进程,让美的集团再次成为业界焦点。
国进洋退:纯属意外?
今年6月16日,美的宣布旗下子公司MECCA启动收购德国库卡集团所有股份的自愿公开要约收购流程。16日当天,美的集团提出以45亿欧元(50亿美元)收购库卡集团,并承诺维持库卡的位址、就业水平、品牌和智能产权。美的计划将所持库卡股份增至30%以上,每股价格115欧元,美的预计最高将斥资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2亿元)完成这笔收购交易。美的表示将通过信贷安排为库卡交易融资,但不寻求控股库卡或让库卡退市。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强调,美的会继续保持库卡的独立上市地位和管理团队稳定,通过合作进一步驱动增长,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而美的此收购在其今年5月18日晚间发布的公告已露端倪,只不过当时美的拟筹划通过要约方式收购库卡事宜尚未明朗。在外界看来,正如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蛇吞象”一般,美的收购库卡,有着太多的想象空间。
据了解,拥有百年历史的库卡公司总部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全球拥有20 多个子公司,是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商之一。库卡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其客户主要分布于汽车工业领域,并覆盖物流、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据悉,德国库卡(KUKA)与日本安川(YASKAWA)、发那科(FANUC)和瑞典ABB一起,并称“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在目前德国“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展上,“库卡”还被德国总理默克尔誉为“德国工业的未来”。
目前,库卡50%的机器人与控制系统应用于汽车行业。库卡是大众、奔驰、通用、克莱斯勒、福特等汽车生产线机器人设备供应商,空中客车、博西家用电器也是库卡的客户。早在2000年,库卡公司就在上海建立了我国境内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商品也从轿车逐渐向物流、塑料、金属加工、锻造、医疗设备机器人铺开。据公告显示,2015年库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9.66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1.36亿欧元,营收的46%来自欧洲,35%来自北美,19%来自亚太和其他地区。德国库卡,毫无疑问是一个既有实力,也有未来想象力潜质的“绩优股”。
美的有钱,希望收购库卡吸收其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营质量;库卡想借助美的发展得更好,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这,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然而,美的此次的收购可谓有些离奇。尽管,美的股东大会已于6月6日通过批准该交易,而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也已于6月15日批准发布要约收购文件。
最近,美的受到了来自欧盟、德国政府及舆论方面的“阻力”。欧盟及德国官员很担心“关键技术流失问题”,对于中国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目的感到焦虑,不过由于政治界无法阻止这个交易的进行,随后又改口称“并不涉及安全利益问题”。此前,更有德国媒体消息称美的仅希望持有库卡不超过49%的股份,并将转售超过这一门槛的任何股份,但美的相关人士表示并不清楚这些消息的来源。对此,持股的比例正源于德国政界的忧虑,美的不要在库卡公司的持股超过49%,正是德国政府方面的“暗示”。因为,德国政府只希望看到库卡获得一位强劲的德国投资者,而不是让“工业4.0”计划的“核心推力”落入中国企业手中。
鉴于库卡在德国政府主导推进的“工业4.0”计划中的主导地位,目前德国政府似乎很不情愿库卡被中国方面的企业收购,一直呼吁欧洲企业进行支援。据5月31日彭博新闻社称,欧盟数字经济专员厄廷格(Guenther Oettinger)表示,为防止关键技术的流失,最好让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留在欧洲投资者手中。厄廷格还指出,“库卡对于欧洲工业的数字未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公司并不急需中国资金的帮助,欧洲企业——库卡大股东之一,或其他公司——的介入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随后,以德国经济部长西格玛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为首的政界人士,又与另一家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和瑞士的ABB进行接触,希望这些欧洲企业能够代替美的接盘。然而,西门子对德国政府的“牵线”并不领情,西门子首席执行官乔伊?凯瑟(Joe Kaeser)表示无意成为德国产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的“白衣骑士”(WhiteKnight),凯瑟在接受德国媒体NTV的采访时还挑明:“如果我们有兴趣的话,我们早就应该行动起来了。”与西门子不谋而合的是,ABB也对德国政府说了“NO”。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德国各大公司对“反收购库卡”的提议态度冷淡。
就在上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与其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企业提出收购库卡符合市场经济。而默克尔虽表示这是一个好的机会,但她也表示不会禁止任何德国企业加入收购库卡的竞争中去。此话,态度“暧昧”。
“德国的任何人都可参与库卡交易”,默克尔表面上是表达德国政府的开放合作姿态,而内在一层含义是在说,德国更愿意德国自身的企业参与收购。而默克尔的举动,也正反映了两大问题:一方面,德国乃至欧盟方面担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被中国企业吸收后,其技术优势不再;另一方面,德国乃至欧盟方面对中国企、对中国制造一直“不看好”,存在负面眼光与怀疑态度。
在没有最终尘埃落定之前,美的收购库卡一事还不能说“功德圆满”。尽管,库卡CEO蒂尔·劳伊特(Till Reuter)曾在5月27日公开表示“欢迎美的集团的收购要约”。但另据路透社6月5日消息报道,蒂尔?劳伊特表示,库卡将会对欧洲企业可能发出的收购方案进行评估,但不要以为欧洲公司在竞购时要比中国美的公司具有优先权,而劳伊特的这些观点也发表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上——美的收购计划依然恐生变数。面对德国政府和德国媒体的过度紧张和敏感,美的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严阵以待。尽管美的从2015年8月开始收购库卡股票,当前持有13.51%的股票。但是仔细想来,美的此次海外收购美事如能顺利成功,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完全可以讪笑一声:“纯属意外”。
双智策略:“暴走”美的?
关于美的收购库卡一事,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李飞德回答证券分析师提问时表示,从美的的战略来讲,一点也没有把这次收购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行为。美的未来的战略是“双智战略”,一是让美的的产品更智能,二是智能制造。未来工业自动化的产业空间很大,但全球工业自动化巨头大多围绕重化、汽车行业来发展,一般工业自动化的程度偏低,而在这方面中国是最大的市场,谁能在中国成为第一,就能在全球成为第一,所以美的非常看好全球一般工业自动化的机会。
李飞德认为,尽管中国国内已涌现了1000多家机器人企业,但现在国内机器人企业,无论产品性能、服务还是盈利水平等方面,都跟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有明显差距。未来的竞争力一定是基于科技,而不是简单的价格。一个车间的自动化设备,购买成本是一方面,使用、维护成本更大,所以领先的企业未来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还会继续提升。
美的收购机器人公司皆因中国制造不够“智能”,国内机器人公司又不够“格”?那么,难道世界工厂富士康想加强智能化机器化生产就直接把生产设备的公司通通收购?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还是……有钱,任性?! 对此,不久前,百度李彦宏还在百度联盟峰会上放PPT、播无人车路测实况录像鼓吹“人工智能”,仔细想来真是“弱爆”了。因为,李彦宏并没有说收购某外国领先人工智能公司,顶多暗示“百度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无人车”。美的这回,真的玩大了。
而事实上,美的集团今年确实“玩得很开”。
就在今年3月底,美的就以约 537 亿日元(约合4.73 亿美元)收购了东芝家电业务的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基于美的和东芝在东京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美的将获得 40 年的东芝品牌的全球授权及超过5千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而美的则全部以现金支付,东芝保留 19.9%的股权。
就美的方面而言,拿下“东芝”的最大意义在于让其进军海外市场“国际化提速”。因为,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泰国拥有 9 个生产基地,在日本拥有 34 个销售基地、95 个服务基地,在中东和埃及等地也有销售网点。只不过,东芝因资不抵债让大部分股份的“近乎无奈”地出售,让美的“捡了大便宜”。据公告显示,2014财年东芝生活电器总资产1100亿日元,负债1300亿日元。那么,买一个东芝就够了吗?年报显示,美的2015年经营性现金流268亿,比去年增长8%,自有资金649亿,增长37%,加起来约有900多亿。买一个东芝后依然宽裕,美的国际化并购脚步肯定不会停歇,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美的要约收购库卡的一幕。
硬收购,软着陆:“拼凑帝国”产业转营之痛
4.73 亿美元收购东芝家电80.1%的股权,约40亿欧元吞下库卡30%以上股份,让业界感到了美的集团的“狼性”,而这也折射出美的急切希望产业转型的压力和痛楚。
回放美的电器发展历程,犹如看一个狼性商业帝国“玩拼图游戏”:1983年,美的电器只是广东顺德一家生产电风扇的小厂;1986年,美的电器进军家用空调领域;1993年,美的电器开始生产电饭煲;1999年,美的电器进入商用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等产品领域;2000年,美的电器与意大利梅洛尼合作生产洗碗机; 2004年,美的电器相继收购了荣事达、华凌、小天鹅、春花,进入了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领域……经过不断并购与持续扩张,美的产品几乎涵盖所有家电门类,拥有“美的”、“小天鹅”等十多个品牌,三家上市公司、16个生产基地,更与海尔、格力一起成为国内白电三巨头。尽管美的版图持续扩大,但家电业“红海厮杀”已经让美的倍感疲惫,并非“技术控”的美的总难免吃亏。例如,2008年格力状告美的空调侵犯其专利,拖了3年之后法院还是判决美的赔偿200万元……
而且,由于美的不断收购,多元化扩展,家电销售高歌冒进,曾经一度“企业体量过度肥胖”,寸步难行。还记得,2011年影响甚广的“美的大规模裁员”。
据称,2011年11月美的集团总部裁员比例约50%,有些部门超过60%,从校园招聘的3000名应届生几乎全部被裁,仅制冷就有1700多人被裁。尽管当时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给出的回应是“没那么夸张”,但据美的电器2011年财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美的电器员工的总数为66497人,比2010年末减少了32179人,这一比例虽未达50%,但也在30%以上。而大裁员之前,是一场疯狂扩张。大裁员之前,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利好和国家家电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让美的“如鱼得水”、持续发展膨胀,2010年仅美的电器的员工就达9万多人。2010年10月底,美的新总部大楼落成之时,集团董事长何享健便宣布“五年再造一个美的”,要将美的营业收入翻番,实现从当时的1000亿到2000亿的跨越。数据显示,2010年,美的电器销售收入突破1150亿元,一举跨入千亿元俱乐部,当年获得的财政补贴达到25亿元;2011年,美的电器销售更是进一步增至1400亿元。而进入2012年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家电以旧换新及节能补贴等政策到期,国内的家电行业增速放缓,美的便停下了步伐,迎来寒冬“大裁员”。
即便相隔多年,2011年的大裁员始终是美的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大块“伤疤”,这种“梦魇”估计至今仍未完全散去。而在新的产业形势下,如此庞大甚至近乎臃肿的家电产业集团,寻求多元化、国际化、跨界发展,甚至加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投资等,迫在眉睫。因为,未来家电产业将更加注重智能、高端、差异化、国际化产品的研发、生产,盲目扩建工厂大肆扩大生产的模式已成为历史。对此,鉴于2011年刻骨铭心的 “裁员风波”,无论是并买下东芝电器,还是收购德国库卡,美的集团这种企求实现“家电产业转型软着陆”的跨境并购的心态,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美的需要以“更健康的体魄去运营”,并时刻保持“节奏”,以避免警惕“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带来的系列问题。因为,习惯了并购拼凑的美的帝国已经很难瘦身,因此,保持“身材体重比例”显得非常重要。
掘地三尺:多元化加速扩张,投资可以更“美的”?
据悉,美的对库卡的要约收购6月16日至7月15日实施。如果未能取得目标股数,7月21日至8月3日之间将实施第2次要约收购。而自美的发布收购计划后,库卡的股价16日就一度创出109欧元的高点……对于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公司一事,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已批准,德国政府和媒体也多方斡旋、干扰无力、美的收购库卡不超过49%就行,在未出现“白衣骑士”之前,库卡似乎已经是美的集团囊中之物,美的与库卡的“联姻”也为国内业界所看好。
目前该项目的主要焦点似乎就是收购价格。有美的股东担心,机器人行业不可能像互联网那样有100%增长,库卡近年业绩增长平稳,收购价格还要再考虑。而美的集团副总裁李飞德的话打消了此种疑虑,“而且在成熟市场做这种收购,有很多方博弈,不是单方定价,我们会根据情况做调整。关于价格制订,我们也聘请了国际一流的投行。从战略看,我们认为价格是合适的。”
当然,即便此单海外收购项目由于其它原因“泡汤”,美的也是赢得了世界性的舆论关注,有利于其继续打响“双智策略”及“国际化战略”。
但短期内的多次大规模海外并购,这种快速扩展的步伐,始终有着潜在隐忧。没错,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时机把握很重要。而企业需要生存发展,企业的高速发展更需要商业的布局与尺度的拿捏,这也是当今企业家的必修课。近期,www.aihuau.com美的大尺度的海外并购、疯狂扩展,似乎隐喻着些什么。这是美的集团希望快速从传统家电制造业转型的迫切心态表现,还是希望以新一轮的利好刺激、掩盖接下来可能爆发的问题或者漏洞?
对此,再回过头来看看美的这个靠并购拼凑起来的“千亿帝国集团”。美的电器有空调产业链、冰箱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碗机产业链等庞杂的业务与产品,企业运营若有不慎就很容范“大企业病”,因为规模越大内耗就会越多,效率也会越低。这种“大企业病”,美的在2011年就爆发过一次,不排除什么时候还会“旧病复发”。
在中国家电业,美的与海尔并驾齐驱,都挺进了“千亿俱乐部”。而饶有趣味的是,海尔张瑞敏奉行的是西方企业通行的“矩阵管理”,推崇“儒道思想”;何享健则似乎更推崇“群狼逐鹿的事业部制”,所谓注重“本利主义”。这似乎从理论上造成了海尔集团发展的“相对稳健”,美的集团市场开拓的“大刀阔斧”。当然,这并非说海尔的好、美的的不足,只不过美的狼性速度适当时候可以借鉴一下海尔在“海外扩张”进程中的成功经验。
纵观当下,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何况是深陷“家电制造红海泥潭不能自拔”的企业转型?动辄几十亿到几百亿的海外收购,希望美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非一时之兴。打个比方,很多时候不差钱的企业往往习惯了缺什么就买什么,其实正确思路应该是希望成为什么,然后再考虑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或条件实现。能借吗?那就就借,搞合作。如果真的必须买?那就买吧。
饶有趣味的是,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中国投资者以大约每周一家的速度收购德国公司。《德国商报》透露,德国政府正在评估一些方案,旨在保护德国企业免于被外国投资者肆意收购。
最近,德勤旗下的全球消费者及工业产品行业小组联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力领域排名第一,美国位居第二。不过,未来5年将被美国超过。这是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地位的“公然挑衅”吗?若美的顺利收购库卡,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乃至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德勤“自打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