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商业评论杂志副主编柯恩的一篇“宝洁为什么会衰败,并且永远不能复苏?”,在互联网及朋友圈激起了不小的浪花,文章对学术界、企业界对宝洁公司提出的:1、主打大众市场,失去高端 2、品牌模糊 3、多品牌失灵 4、大公司病 5、功能诉求的广告不再吸引年轻人 6、数字营销脚步迟缓 7、人才流失 8、市场饱和,经济下行等诊断意见进行了一一反驳,乍一看反驳的都很有道理,这样就会让很多的读者进入了误区,笔者看后极其不以为然,忍不住写点儿自己的看法,权当切磋,不吝赐教。
其实,笔者对此篇文章最无法理解的是作者如何得出宝洁永远不能复苏的结论出来的,业界给出的诊断,是做快消品营销的人都能看到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都能发现,虽然不能说切中了要害,但也不完全像作者说的“也站不住脚”。虽然笔者没有服务过宝洁,但笔者完全相信宝洁一定会存在上面所列的8个问题,是公司就会有问题,何况是有179年悠久历史的宝洁?业界给出的8个诊断问题一定不是空穴来风,只是这些问题太普遍,公司在业绩好的时候,都会被掩盖,只有业绩出现下滑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就像华为,我不相信华为公司没有大公司病,一定有,只是现在这个问题会被现在辉煌所掩盖。很多学术界、企业界的专家,让他们发现问题,会找出很多,让他们去解决,他们就没招儿了或者是昏招迭出。而这个时候,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文章的作者却直接否定了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拿李鸿章和张之洞高洋务运动做比较,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是通过改变企业战略或者调整经营思路来改变企业的命运,怎么能和李鸿章、张之洞通过洋务运动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去做比较呢?两者的当量一个地下一个天上,扯得上吗?
通篇文章只能感受到作者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认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颠覆工业时代的所有产物,工业革命虽然让机器代替了手工,但让手工作坊都死掉了吗?一些手工作坊转型成了机器工厂,还有一些成了历史悠久的专业手工制造厂。笔者的意思是,任何企业、公司和个人,无论什么时代的到来,只要不断学习,积极应对,做出调整和改变,不会只有死路一条的。
看一下宝洁这几年的销售数据:2011年营业收入:796.89亿美元,利润:127.36亿美元,500强排名第80位;2012年营业收入:825.59亿美元,利润:117.97亿美元,500强排名第86位;2013年营业收入:851.2亿美元,利润:107.56亿美元,500强排名第89位;2014年营业收入:841.67亿美元,利润:113.12亿美元,500强排名第92位;2015年营业收入:845.37亿美元,利润:116.43亿美元,500强排名第100位。从这些数据,笔者只能看出宝洁排名近五年一直在下滑,收入和利润没有太大的增长,笔者实在看不出作者所说的衰败和无法复苏。虽然说没有成长就是退步,但也和衰败扯不上吧?
笔者不否认电商对宝洁的冲击,也不否认互联网给宝洁带来了不少困惑,因为这些的确打击到了宝洁的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信心,去年就有宝洁的第三方公司邀我去参加宝洁经销商的论坛,去阐述我的一些互联网+的观点,提升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信心。这不仅仅是宝洁遇到的问题,是所有实体企业都遇到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宝洁公司真的问题是怎么拥抱互联网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凭着宝洁积累下来的这么多的宝贵经验,再次起飞是没有问题的。
当初诺基亚总裁在被微软收购时说并没有做错什么,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很多人听了这句话之后立刻就会产生这样的联想,是啊,是智能手机一夜之间颠覆了传统手机,这又能怨谁呢?怨科技进步啊,怨互联网革命啊,这就是人性,谁也不愿意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都退给这世界变化快就OK了。想想当初如果不是诺基亚拒绝安卓,而是全方位合作,能有三星什么事儿?估计苹果最后也不会占有多大份额。这就是你诺基亚犯错了才会失败,才会被收购。
而目前,还不能说宝洁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扭转颓势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宝洁成就了那么多高端人才,www.aihuau.com作者也说了,通用电气CEO伊梅尔特、微软CEO鲍尔默、eBay公司CEO惠特曼,他们都是宝洁公司培养出来的顶尖人才。 国内的京东不也盯着宝洁的人才吗?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宝洁要从最高层统一认识,选出符合目前线上线下都懂的战略领头人,战略进行改变,有传统优势的品牌可以继续保持,另外可开发一些针对高端消费群体的品牌产品,再开发一些针对80/90/00后的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用不同的营销推广策略,传统媒体结合互联网媒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结合线上,发挥线下优势,辉煌必将再现。
作者崇尚的小而美品牌,笔者也认为会存在,也会大量的存在,但笔者认为大的品牌依然会存在,而且是会屹立不倒,品牌的价值,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小觑,那么多小而美的互联网品牌,影响到了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BAT了吗?央视的春晚,早两年就有无数的人说没人看了,办不下去了,可是到了今天为止,春晚还是中国人大年三十晚上一个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无论你办的好坏,因为这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任何品牌的产品,最终的诉求,不就是要让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成为习惯吗?凭什么说大品牌就要被小而美的品牌给颠覆呢?习惯用海飞丝的依然会用,习惯用飘柔的依然还会用飘柔,同样,培养出习惯用欧舒丹和Lush的当然也会继续是欧舒丹和Lush的粉丝,这和什么大品牌、小而美的品牌没什么关系,是和企业是否将品牌植入了人心有关系,打动了多少消费者,粉了多少丝,这才是关键,这是融和的关系,不是颠覆,只要宝洁造出自己的欧舒丹和Lush来,还怕打动不了那些目标消费人群吗?毕竟宝洁这样的品牌做后盾,消费者的信任度是不一样的。
如果按作者的逻辑,格力、娃哈哈、伊利这些大品牌不是也要衰败且永不复苏了?不可笑吗?“宝洁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宝洁永远不可能再现辉煌了。”这样的结论下的也太轻巧了,就因为“宝洁是工业时代“大生产+大零售+大渠道+大品牌+大物流”的产物”,格力、娃哈哈、伊利都是,但这些企业都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到来后,不断学习、不断摸索,找到了自己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虽然都经历了阵痛,不也是在良性发展中吗?还有李宁,惨的时候关了无数门店,目前不也是缓过来了吗?很多实体企业、门店现在都在复苏,凭什么就说宝洁不可能?摩托罗拉、诺基亚不都重返中国市场了吗?这种打击实体,博人眼球的文章,还是少发为妙,对一个企业的前景做预判还是谨慎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