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法忠 :“做中国的麦当劳、肯德基!”这句话相信你并不陌生,这是国内很多中餐连锁企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然而,北京全聚德烤鸭败走广州、上海荣华鸡销声匿迹、马兰拉面后院失火……一系列事件让中餐连锁几乎成为失败的代名词,原因何在?就这一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特许经营学院高级顾问、著名特许经营法律专家肖朝阳律师,他用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阐述了中餐连锁难以发展壮大的前因后果。《中国经营报》:中餐特许经营企业难以持续发展壮大,你认为原因究竟是什么?
肖朝阳: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出了问题:
一是标准化的问题。由于中餐不能标准化,因而不能保证餐品的统一口味,与特许经营的统一性要求不符。二是同质化竞争。中餐企业开展特许经营之后,就会有很多模仿者,导致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市场空间越来越小,最后逐渐失去发展活力。三是加盟管理的问题。由于盟主忽视对加盟商的管理,加盟商得不到应有的、持续的支持与帮助,加盟店持续生存的时间较短,生存能力下降,影响了整体的持续发展。《中国经营报》:你对中餐标准化问题是怎么看待的?
肖朝阳: “吉野家”快餐与中餐大体相同,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得很好?火锅是不需要厨师的,被认为是可以实现标准化经营的,但为什么也不能逾越大规模发展的关口呢?这说明标准化并不是绝对。中国地域广阔,餐饮风味各异,因此作为中餐行业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有效的途径解决区域性餐饮风味的差异,建立起一整套保证餐品质量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中国经营报》:你对同质化竞争持什么样的观点?
肖朝阳:同质化竞争确实是影响中餐特许经营持续发展的原因。在同质化竞争中,既有模仿者,也有不少是从加盟商转化而来的竞争者。这种模仿与竞争,即有形式上的——模仿商标、店面装饰等;也有实质上的——模仿产品、技术等。一家“永和豆浆”的推广,带来全国数十家“永和”的诞生。挖几个厨师,就可以轻易地获得你的厨房技术。
在发展特许经营时,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是特许人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特许经营实质上就是成功经营模式的知识产权的许可。不保护好知识产权,当然不能保持竞争优势。很多时候,我们的中餐企业往往不重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著名的“小肥羊”、“上岛咖啡”、“永和豆浆”商标之争,都对这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