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1日,国家“十一五”规划出台,强调“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5年11月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 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2005年12月2日,国务院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提出了实现资源化配置、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的四项原则。 2006年1月2日,德国《明镜》周刊载文指出,中国目前虽然是世界廉价商品的生产地,但这个大国正在竭尽全力建立自己的创新工业。中国的研究中心在不断成立,研究费用在不断增加……。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15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时值岁末年初,国家“十一五规划”出台仅短短几个月,就如此紧锣密鼓地强调“自主创新”,决心之大,四海皆知。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纷纷开始在行动,进行规划之中。家具业,自然也不会等闲视之,最早闻风而动的是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2005年12月9日,“首届中国家具产业创新论坛”正式揭开了中国家具立志创新强业的序幕。
本人有幸应邀出席了这次创新论坛,会后也一直在关注与之相关的前沿动向,思考一些战略性问题,借此《中国家具》杂志开年之篇,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以期引起更多的讨论。 思考之一: 全球化生产社会已经形成,制造业价值链中的3个主要环节,即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市场营销正在被解构,处于两端的环节(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正进入更有效率的现代生产型服务行业。研发设计作为新兴的“创意产业”,已开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迅速集聚和发展。这一新动向,对于家具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为了便于更具体的联想,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国内发展创意产业的新动向。以上海为例,创意产业已被列为上海“十一五”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并确定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等五大类为发展重点。2005年4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上海已经为首批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挂牌。这18个集聚区共占地30多万平方米,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创意类产业入驻,从业人员上万。目前,第二批17个创意产业的集聚区也已基本建设。上海的目标是用10-15年时间,建成亚洲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20-25年时间,建成全球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以被称为“八号桥”的上海设计创意中心为例,它位于市中心的建国中路,占地11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前身是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闲置产房。在那里,吸引了30多个境内外设计公司和著名品牌企业,其中包括设计金茂大厦的SOM公司、香港著名导演吴思远的影视工作院和负责中法文化年“F2004艺术展”的Emotion设计室等。最为独特的是,园区设计时留出了很多“租户共享空间”,可设咖啡茶座,进行作品展示、时装走秀和举办大型综合活动等。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与各类时尚元素在这里互相碰撞,更能激发灵感和创意,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创意窗口。 相关信息还有,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城市几乎都是创意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佛罗里达教授研究发现,有创造力的人喜欢住在相对技术(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宽松愉悦的环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谓“3T")排名很高的城市。过去是公司吸引人,现在是有创造力的人吸引公司。现在的创意公司,更懂得将有创造力的人才集聚到他们乐于居住的城市里去。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联合国近来正致力于一个全球性战略的制订。据悉,联合国全球创意产业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召开。 无独有偶,2006年2月3日,总投资12亿美元,占地1300亩,号称国内最大的创意产业园落户南京,项目包括数字动漫、影音娱乐和创意主题乐园等,投资方意欲在此打造中国的“创意之都”。 上海、南京等地大力培育创意产业的举措,已清楚地向我们传递了一条重要的信息: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号角已经吹响,产业解构调整在即。我们家具产业的企业家下一步将把自己的企业引向何方?是去开拓现代服务业的新领域,还是专心于打造加工制造方面的竞争优势?各地家具协会是否也要搭建新的平台,为本地区家具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 思考之二: 国家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改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等,更主要的是要建立为制造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以及金融、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体系,以使整个制造产业的竞争力获得显著提高。那么,“十一五”规划提出用自主创新实现自主制造,并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就应该主要是针对制造业的。因为有了现代服务业的支持(虽然发展还有待时日),加工制造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工艺质量水平和劳动力生产率水平。事实上,不仅仅是家具制造业,多年来低效生产方式造成的浪费,正持续损害着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国家GDP的质量。如我国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4%左右,但原煤、钢材和水泥的消耗量却分别占世界总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和铁矿石的进口依赖度分别达到40%和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可能有人认为,家具制造的技术含量不高,手工操作难以实现的工艺质量控制,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就可以解决,用不着费心费力去搞什么发明创造。其实,这是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出了偏差,把有关的发明创造或研究成果引入生产体系,使之产业化的过程才是技术创新。推动创新的正是企业家,他们应用发明创造原理,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产业水平,为企业增加新的财富。 虽然家具制造业还称不上是技术或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加工制造业的产品不像高新技术产业那样需要高知识含量的前沿技术来支撑,也不像装备制造业那样主要藉以工业技术的发明来提升竞争力,但在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产业已经有太多获得先进制造技术改造的机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已日渐突显。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我们十分需要也完全能够借助知识和技术的集成应用与创新,来不断提升家具制造的市场竞争力。 从家具制造业的现状来看,一些工业化生产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如工艺方法、加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等,许多企业还未很好地掌握,或还未做到位。究其原因,客观上是投入不足,人才匮乏,主观上则是许多企业主对这类长线的基础投入缺乏信心。然而,要想跟上这变化的时代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必须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如果不抓紧补上有关工业工程的基础知识与技术,不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物料编码和产能分析等,想要采用ERP进行生产管理来推行先进的生产方式,就有可能流于形式,或收效甚微,甚至白白烧掉一大堆钱。 例如,现在许多企业在学习丰田的生产模式,但往往不成功。《商业周刊》2005年6月曾对来华访问的丰田汽车株式会社社长渡边捷昭进行过专访。他指出,丰田模式并非千篇一律,即使在中国不同的地方,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他还举了一个在美国推行看板生产受阻的例子:当生产线出现问题时,美国的工人不敢拉停板,因为因个人原因而造成的停线,是要被老板炒鱿鱼的。后来丰田的看板生产并没有在美国推行下去,而是改成出现问题即时统计,每3个小时汇总一次的做法。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我们家具企业在生产与管理上的创新,还大有文章可做。因为特别是管理模式,深受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如不结合本国、本地区和本行业的实际,不思创新而照搬照用,只会以失败而告终。反之,如果通过创新与本企业的实际结合得很好,这个经创新后的过程与方法,是为本企业定制的,就不再具有可复制性,就会成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十一五”规划提出自主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路,这与以前研究与应用“两张皮”,研究脱离市场的情况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专业院校和企业来说,可能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专业院校有转变教学方式、调整研究方向的问题;企业也有如何当好主角、如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寻找学有专长的人才、处理好合作研发关系等问题。万事开头难,但自主创新的路,必须迈出去。 其实,了解中国国情,善用中国人力资源,在中国土地上通过创新来增加自己财富的外资企业,已大有人在。珠海的日本佳能工厂,就是一例。佳能以前要花上百万元(人民币)去购买流水线,在珠海则通过引入新的“单元生产模式”,让工人和创新技术小组自己动手设置单元生产线,只花了一万元(人民币)左右,还节约了厂房。在持续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珠海厂的综合生产效率得到了每年20%的惊人增长。现在,佳能在中国的工厂已经实现了与日本本土一样的生产效率。据珠海厂的日籍管理者说,只要加入更多的创新,效率能做得比日本本土工厂的还要高。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路径既已确定,方法就是世界。剩下的,就是看我们的头脑够不够用了。 创意是个人头脑里智慧的闪光,创意从创新开始。创意正在催生一个产业,创新必将成就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