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电器进军制造业,在南京成立爱普莱斯公司专业从事家电制造,并由原格兰仕空调销售总经理郎青掌舵。国美电器的母公司鹏润电器继收购爱多电器成立中山国美爱多公司从事家电制造后,又在沈阳建立家电工业园,力挺制造。而永乐早在去年就表示会生产自有品牌的小家电。
这些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不过短短几年时间。随着家电连锁业态的快速发展,国美、苏宁也水涨船高,网络布局完善、发展势头看好。在这种背景下,家电连锁企业按理应立足主业,强化家电连锁的竞争优势。相反,他们却纷纷进军制造业,其真实意图何在?又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对此,笔者以为,此非善事,无论是连锁商,或制造商,都应谨慎而理性地看待这一举动。
从连锁商角度出发,利用良好的网络资源和充裕的资金链,进军上游制造业实现关联多元化扩张,无可厚非。短期内能够带动家电连锁企业整体规模和产值的增加,同时还实现了对现有渠道资源的利益最大化。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这种扩张会打破现有的制造业格局平衡,家电连锁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渠道资源,对处于同一渠道的同行造成不平等竞争。其次,对于家电连锁商的发展,应立足于自身做强做专。特别是在跨国连锁巨头进入中国并迅速适应本土市场,对于国内连锁造成空间压力。此时连锁商却抽身涉足制造业,这一举动的理智性有待考证,是否有能力参与不同领域的竞争更需要关注。
现阶段,连锁商关注的重点并非如此。笔者以为,他们这种行为的短期效益要大于长远规划。眼下,制造领域的利润率相对稀薄,关键就是营销成本过大。在这一方面,家电连锁商则占有优势。另外,我国家电连锁商所处于流通环节的利润率相比国外同行的二位数,一直在个位数上徘徊。这也加速了连锁商们想通过贯穿家电产业链的方式,实现企业在整个领域的利润垄断。
必须清醒认识到,现有连锁商进军制造业的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流通渠道的销售资源,可大大节省产品的销售费用;二是,资金丰富。家电连锁素有“类银行”之称,他们通过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实现了资金的多次循环利用。但是这些优势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并不是最关键的。短期来看,产品质量和技术,生产工艺和流程、内部管理,以及窜起这一系列环节的人力资源,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连锁商想通过进军制造业实现短期内扩大产值和效益的想法是错误的。另外,在品牌效应的辐射上,家电连锁品牌的效应也极为弱小,况且家电市场已日趋成熟,品牌格局基本定型,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难度颇大。
所以,国美、苏宁在进军上游制造领域的方式多是利用现有家电企业的成熟产能规模优势,通过OEM的方式来实施短期迅速介入的方式。因此,这种操作方式更加确认了笔者所提出的,连锁商进军制造业的真实意图,并非长远发展,而在于短期集聚效益。而他们的这种操作甚至还会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内,利用渠道资源破坏现有的市场竞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