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划经济部新近发布的文件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可能会加剧中国和韩国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出口市场和能源外交领域。 该文件预期,随着人民币调整为贸易结算货币,中韩两国在拉美和亚洲出口市场的竞争会加剧。早先,韩国曾确信中国经济发展给韩国利用中国劳动力出口创造了机会,近年,中国出口竞争影响到韩国出口的舆论逐渐出现,最近随着国际金融局势和人民币政策的变化,关于中国出口的竞争威胁问题,受到了更多关注。
事实上,同样依赖出口贸易发展经济的中国和韩国,虽然规模不同,经济和产业同构竞争问题的出现,是早已被预料到的事情。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中国和韩国的出口产品从家电、服装到造船、钢铁等领域都存在与彼此竞争的现象。而与日本的许多产品不同,韩国产品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与中国产品拉开距离,所以韩国对中国出口带来的竞争压力就更加敏感。但是以出口为主要增长路径的经济战略,让中韩都处在十分被动的局面,尤其是在这次金融危机后,欧美需求衰退,中国和韩国的产品销售和就业压力陡然放大。
严重依赖出口发展经济、竭尽所能抢夺国际市场的方式,不会让任何国家成为真正有实力的国家,外部需求的不稳定性,也必然导致国家能力的不稳定性。在出口的问题上,与其关注中韩之间的竞争,远不如把它看成是中韩共同的困境,这对韩国、对中国而言,都是如此。如果两个国家不能够尽快向内需支持型的经济转型,在出口市场上还会遇到后来的更低成本的竞争者,经济结构调整的痛苦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严重。
在能源领域,中国和韩国确实都对进口依赖很大。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石油价格屡屡攀高,除了投机因素,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需求预期确实有关系。而能源价格的上升,对所有的能源稀缺国家,包括中国、韩国和日本,都是不利因素。中国需要更有效率的方式来利用能源,而日本和韩国则应该在这一领域给中国提供尽可能的协助。中国能源消耗方式的转变导致能源需求大幅减少,才能有效的促进国际能源供求平衡。在应对能源需求的问题上,中国、韩国和日本之间,存在能够实现共同利益的行动路径。
韩国在中国经济增长受益匪浅,2008年,韩国与在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600亿美元,占韩国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预计2010年到2012年,中韩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的数量。 过去,在亚洲和中韩之间,美元一直是贸易主导货币,随着美国经济的动荡和美元价值的大幅缩水,亚洲区域需要新的货币机制来促进区域贸易往来。以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为支撑,人民币逐渐承担区域贸易货币的角色,对韩国而言,需要适应这一变化,也同样是一次机遇。 它不仅仅是从储备美元到储备人民币之间的转变。中日韩之间,还可以采取互相储备对方货币的方式,减少彼此贸易往来中的货币风险。中国已经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韩国应该抓住因人民币国际化而扩大自身收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