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怎样才能快速地适应社会呢?这是新员工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其实这个话题在今年上半年、我作为中国移动的讲师在驻济八所高校给毕业生作报告时就已讲过,一次和济南一所大学的党委书记一起吃饭时,我也讲过。对大学生来讲,毕业后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书本知识,而是“能不能喝酒”,结果此言一出,该书记非常认同,他说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开一个“喝酒系”,你来做系主任好了。当然我并不能做成系主任,因为毕业十几年,我也是“不会”喝酒的人。
其实,喝酒真的是一门学问,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酒桌文化足够他们学一阵子的:“为什么要请客?”“请谁的客?”“在哪里请客?”“花多少钱?”“点什么菜?”“喝什么酒?”“酒桌上讲什么?”“酒后干什么?”“酒桌上坐哪个位置?”“酒桌-爱华网-上讲什么话?”“酒后讲什么话?”等等,对我这个做了八年编辑七年广告的报人来讲,都很难搞得清楚,何况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之这些东西够大学生们“喝一壶”的。
过去讲,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然而大学生们缺少的恰恰并不是知识,而是经验甚至是经历,喝酒只是众多经历的一个缩影。从每年那么多的毕业生来看,我们这个社会事实上好象并不缺少知识,过去讲“不上大学一辈子受穷”,现在呢?“一上大学立马受穷”;过去讲“知识就是财富”,现在看来大学毕业到一个单位去,连一个熟练工都不如,何来的财富?所以,当众多的大学生们刚刚毕业踏aihuau.com上工作的时候,他们已经拥有足够多的知识,缺少的恰恰不是知识,而在拥有同样多或者差不多知识的前提下,谁的社会经验更好些更多些,谁就形成了与其他大学生的差异化,按照“越稀缺越珍贵”的理论,谁就成了稀缺少资源,也就更容易被人们注意到,也就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才有了“邵珠富差点成了喝酒系主任”的江湖传言,其实这里的“喝酒”泛指扔掉所学知识、烧掉书本,从头学起的“归零心态”。
到一个新的单位,只有放下自己大学生的架子,才能够轻装上阵,向老员工学习、向有经验的员工学习、向部门主任学习、向更高的领导学习,才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适应新单位的文化,在合适的时候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才智,而这往往要从喝酒开始、从沟通开始,而喝酒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