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特色菜馆零星散落在大街小巷,“特色”是最大的招牌,“常变常新”是最大生存法则。只要抓住了这两点,就能轻松游走于餐饮圈,分得自己的一杯羹,但要失去其一,挣扎在鲁、粤、川、湘的夹缝中,生存也会变得举步维艰。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记者走访了大大小小的特色菜馆。 “特色菜馆的翻牌率相当高,变化节奏一慢,经营上就会大打折扣。”说到这儿,苗勇红焖羊肉城的少东家苗海剑感慨颇多,“特色菜馆多是小本运营,快节奏的变化加大了我们的投入,但却不断地为我们注入新的活力,在这根链条上我们已经不得不变。” 而且,所谓的“特色”绝对不是简单地将异域风味引进来就万事大吉。正宗的不一定最好,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迎合了泉城人的喜好才是生存之本。
![特色餐馆:火](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04323797722.jpeg)
但是,特色菜馆的创新不等于翻新。对于特色菜馆的“创新”生存,老河道瓦罐的吴老板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的特色就是将东营黄河老河道的鱼、鸡原汁原味地搬到济南,还原那种古老的瓦罐烹调方式,融合上泉城人的口味,以复古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在酒店管理公司,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特色菜馆的卖点很多,重要的是给自己的“特色”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能在众多的特色当中突出自己的不同。这种卖点可以是菜品,像泰山神豆腐;可以是服务,像净雅大酒店;也可以是别具一格的环境,如雍景园的园林式餐厅。但这种特色不等同于高档,而是一种与众不同,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观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重要的要有自己创意。 时下,济南特色菜馆遍地开花,已是餐饮圈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不能牢牢地抓住自己的回头客,甚至是让食客慕名而来,关键还是看自己能不能常变常新,永葆自己的特色。 其实就特色菜馆而言,存在即是合理,变化才能生存。在苦恼美味难寻之余,不妨游走于旧街古巷,寻一段特色的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