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在创业热潮中,创业者的盲从倾向特别明显。如何让创业培训更贴近现实,发挥实效,将是中国创业培训在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北京一家影视公司工作5年后,曹鑫决定另立门户,开一家自己的公司。日前,他正四处奔走,忙于公司选址。而重庆大学毕业的石维佳也准备放弃在卫生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筹划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窗帘店。
记者发现,即使在平常的聊天、谈话中,很多年轻人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把话题扯到自主创业上。一时间,开公司、创业,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什么人都可以创业吗?
可是,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除了雄心壮志,更多的共同点依然是:茫然和盲从。
中国创业活动的活跃指数TEA指数值为16.4%,也就是说,每100人里有16.4人创业,这个比例在国际上也名列前茅。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在创业热潮中,创业者的盲从倾向特别明显。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建和他的团队从中国24个城市抽样调查中发现:中国创业活动的创新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排名十分靠后,与创业活动活跃性排名完全颠倒。
“创业项目虽然很多,但是具有新产品、新市场的项目却很少。大多数都是属于跟随性创业。被誉为最具有活力和创新性的大学生群体,创业创新性也不容乐观。不少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也多类似开服装店、饭店、做外卖等传统模式。”
高建教授坦言: “创业活动开拓新市场、发掘新产品的少,类似从一家饭店到另一家饭店的模式占了绝大多数,令人不安。
与国际竞争存在差距的同时,中国各城市间的创业差距也在逐渐拉大。一些创业高活跃地区与创业沉寂地区、不活跃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通过调研发现,决定区域创业差异的核心是人力资本、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即创新性其本身与人的能力和素质紧密相关。也就是说,决定区域创业成功率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综合素质因素,而不是其他环境因素。
需要补上创业教育这一课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学习的 “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美国,从中学开始便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而在中国,循规蹈矩成了好学生的代名词。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诞生于1970年,1980年诞生了第一个本科创业教育专业。如今,美国已有超过500所大学提供创业课程和学位。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深入骨髓,美国现在不少企业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
反观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基础学科教育、文化的传承,更多推崇的是模仿和记忆能力。但是,对创造能力、冒险精神的培养,对创业、市场经济的教育却极度匮乏。这与美国的中小学创业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湘丽说: “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率高达20%,而中国的大学生创业率不到1%,在众多原因中,创业教育的缺乏不无关系。”
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的竞争,这个问题也正在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从2002年开始,我国就由教育部牵头,确立了9所院校进行课堂式、实践式、综合式创业教育试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为缺少专业权威的师资、缺少必要的战略支持,加上专职课程少、延展活动中利用资源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创业教育一直进展缓慢,效果平平。
让培训更具实效
尽管我国的创业培训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但是,对于创业教育的探索,中国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在多年的推广和努力中,SYB创业培训和 YBC模式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多年的推广中,SYB的服务对象从下岗失业人员逐步扩展到青年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残疾人、复转军人、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从培训效果看,培训合格率平均在90%以上,创业成功率平均在60%以上,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近200万个。
重庆下岗女工张瑜在小额贷款的帮助下开起了汤锅店,现在小店年营业额15万元,还安置了6名下岗人员。张瑜坦言:“创业培训让我少走了弯路,更懂得了经营。”
如何让创业培训更贴近现实,发挥实效,将是中国创业培训在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