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节了,老样子,给各位看官上点轻松愉快的,咱撕一下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一场战争——淝水之战。
我们大部分人知道的淝水之战是这样的。
东晋初年,强大的前秦统一了北方,有着雄才大略的苻坚想把偏安东南一隅的东晋顺手也干掉,于是亲率90万大军南下。先在西线攻下益州,又在中线拿下襄阳,此时的苻坚踌躇满志:“朕今有近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投鞭断流”的典故。
前秦的东线却在拿下寿县后,遇到了谢石谢玄八万北府军的阻击,两支队伍隔肥水对峙。谢石派使者到前秦军队使激将法:咱们这么隔岸对垒,这是要打持久战啊。有本事你往后退退,我们过了江跟你决战,你敢不敢?苻坚当然能看穿其中的把戏,但他打的却是另外打算盘:将计就计,半渡而击,等你过江过一半我就开始揍你。于是这倒霉催的哥们同意了。
天算不如人算,就在前秦军后退,东晋军先头部队八千人刚刚渡过江的时候,前秦军中有人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不可思议的是,秦兵居然就真的信了,然后一窝蜂夺路而逃,苻坚的弟弟符融在前方想去制止,结果连战马都被乱兵冲倒了,人也被赶上的晋军所杀。九十万大军还没正式交战就成了溃军,一路狂奔了上千里,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前秦人马相踏而死,漫山遍野,尸体充塞大河,成了投“尸”断流。苻坚本人也身负箭伤,逃回洛阳后,人马仅剩十余万。随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无力南侵,汉人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临的覆灭危险,就这样解除了。
老苗以前对此有很大疑问:军队是个特殊的群体,强调组织纪律性、“行动听指挥”,为什么仅仅有人诈喊就产生大溃败?苻坚同学正志得意满,携一统北方之威连战连捷,按说士气正旺才对,怎么一触即溃了呢?能够在五胡乱华之际一统北方,前秦军也绝不该是纸老虎!喊话就把几十万大军喊败了,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孤例,绝无仅有,张飞喝断当阳桥那是传说,而淝水之战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事件,奠定了当时的历史格局。
带着这样的疑问,老苗翻了一些资料。一翻不要紧,吓了一跳,这活生生就是一个口碑传播的经典极端案例啊!
我们先从诈喊的人说起,这里面为首的人叫朱序,东晋降将,他是淝水之战中被忽略的关键人物。
这位牛人出身世家,当时颇有名望,曾在东晋屡立战功。前秦南下时,在中线守襄阳,在无援兵情况下,坚守一年后城破被俘,苻坚以朱序守节,以他为度支尚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尊重。
大战前夕苻坚做了一个让他悔断肠子、不作就不会死的决定:派朱序前去劝降。
朱序怎么可能真的去劝降呢?他跑晋军那儿做策划去了:这个让秦军后退,自己诈喊的计策就是“劝降”之际定的。
请注意“关键人物法则”:一方面朱序在秦晋双方都受重视,另一方面曾前往晋方劝降,再加上他的降将身份,在秦军看来,朱序是最了解秦晋双方情况的人,同时又是在双方都有很高地位的人。按照罗杰斯大师理论,朱序既是内行又是权威,以前有句话叫“毛主席一句顶万句”,毫无疑问,在这里朱序就是那个一句顶万句的人。
当然,光靠着朱序的“一句顶万句”还不能打败秦军,要让当时连战连捷的秦军不战自败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用老苗翻过的一些资料来看,从前去劝降到成功的诈喊“秦军败矣”,朱序是做了很多功课的。
首先是联系了一些跟自己一样的东晋降将,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喊,这在传播上叫做“三人法则”,朱序自己的权威效应再加上群体效应,威力大增。
其次,这段时间,朱序在秦军中兢兢业业的干着神话“北府军”的工作,大肆宣扬“北府军”战力彪猛,阵容强大。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故事,不像是真的,更像是朱序策划的一次口碑传播。久经沙场的苻坚,把草木看成兵的可能性本就极小,即使看错了,他也不可能在军中散播“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动摇军心言论,事实上苻坚此时正踌躇满志,“投鞭断流”,根本没把东晋军放在眼里,派朱序去劝降完全就是强者对弱者的姿态。所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应该是朱序在军中散播的流言,用来煽动军中的恐惧和不安情绪。
而大战前夕,被朱序传的神乎其神的“北府军”以五千人马奇袭前秦,取得洛涧大捷,歼敌一万五千余人,虽然是一场规模不太大的战斗,但和朱序在军中的传播相互配合,“不可战胜的北府军”对秦军造成极大的震动,苻坚的人马已经开始军心涣散。
前秦自身的一个因素同样非常关键,那就是军队人员构成的问题。前秦的九十万大军是苻坚征服的北方各个民族组成,本身凝聚力差,相互之间沟通少,甚至有些语言都不通,在节节胜利的时候,大家还能一致向前,一旦遭遇险境,往往会各怀异志,分崩离析。所以才会在闻听兵败之际,不管是否属实立即四散逃命,拦都拦不住。这为流言在军中的传播提供和最为适合的土壤,是朱序草木皆兵之计能够成功的关键环境诱因。
从传播角度看,这是历史上口头传播信息最成功的实例,可能没有之一。一整套的复杂信息在短时间内通过口口相传影响了九十万大军,并使之彻底崩溃,从而根本性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
即使今天这样一个大众通信发达、互联网信息发达和广告耗资巨大的时代,口头传播仍然是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甚至是最重要的方式。
有国外的营销观点认为,正是因为如今市场推广活动铺天盖地,口头传播的信息反倒成了唯一有说服力的办法。这是一个充满着诱惑和困惑的命题,一方面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或者品牌信息,不投广告,少做推广,仅仅通过口口相传就能家喻户晓,人们对之趋之若鹜,另一方面,真正能够做到口口相传,影响深远的信息是少之又少,只有极个别的信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引起传播浪潮。想做到这点,跟朱序学学如aihuau.com2018何做一个关键人和制造口碑传播的环境吧。
中秋佳节,推一送一,再补个小段子。
淝水之战胜利后,谢石谢玄把捷报飞传给北府军的真正老大——谢安。谢老大正在下棋,看到战报随手放在旁边,继续下棋,跟啥事没有一样。跟他对弈的哥们憋不住了,就急着问,前方战事咋样了?全国人民都盼着呢。谢安缓慢而平静的说:“小儿郎已破敌”,孩子们把秦军打败了。影响一个民族的关键战役,谢安就是这么信手拈来,轻描淡写,帅的不要不要的,这就是典故——“纹枰谈兵”,尽得魏晋风流。
事实上,客人一走,谢老大激动的站都站不稳了,过门槛时把鞋的齿也磕坏了,但在人前一定要淡定,无比淡定。
这逼装的,老苗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