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不能创业?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我们来归类一下暂时不合适创业的人群,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想法,有则改之,无则勉之。
缺少长远目标和思维高度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要知道自己最终想要什么,要达到目标需要经过哪些过程;要具备长远的眼光,拥有战略意识。而作为打工者,着眼点也就是当前这两三年,往往第一考虑的还是安全感,如何保住现有的稳定饭碗,自然不会想到太远,也不会太高。而且,很少有打工者能进行换位思考,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也是造成很多打工者很难与创业者沟通的原因。
其实,高不是空洞的高,是经过反复考量过后的高,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高,是胸中有成竹的高。
按部就班
创业者对完成一件工作的定义是指彻底解决,今天能搞定的一定不拖到明天。而打工者会习惯性地把工作按照天数来分解,每天只完成一部分,下班时间一到心里就习惯性地想闪人。回家,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
很多人都抱怨领导苛刻,加班很频繁,其实这是从创业时期就养成的习惯。创业者认为,事业就是生命,工作就是生活。
不敢承担责任
在一个企业里,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在出现事故后领导追查责任,大家异常统一,步调一致地互相推卸责任。极少有人会站出来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反而都强调自己肯定是把属于自己的那个环节做好了,至于前后衔接人员所出的问题,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打工思维深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回避,然后就是设法推给别人。这样一来,打工者也就愈加不可能从失败和失利中学习、吸取到教训了。
其实,创业者们的成长就是从一个个自己承担的失败中总结分析问题原因所在的过程,从而积累了经验。
喜欢逞个人英雄主义
很多打工者脑海中都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总希望在一些事情上表露一下,在领导面前表表功。为了不被其他同事分摊一些功劳,有时候自己会冒着一定的风险(当然是以公司的资源为成本),一个人单枪匹马干点什么出来。当然,要是出了问题,风险还得是公司承担。很少有打工者会从降低成本及风险或是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主动联合其他同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有时候是要害死人的。
缺乏成本概念
作为创业者,每一分钱的支出都会算作成本,省下来的就是利润。所以,精打细算是许多领导的习惯性思维,这是创业过程中养成的习惯,绝对不是一个“抠”字能概括得了的。而打工者却大方的很,反正公司的资产是老板的,又不是自己的,浪费点也不是割自己的肉,只是自己工作方便顺手,浪费点又算什么。以至于许多打工者在自己创业的时候,还改变不了在打工时养成的大手大脚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