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春节就整40岁的童装经营户顾新法,最近一直感到很困惑:别人开网店都赚钱,我开网店为什么会亏钱? 2009年底,在许多童装经营者已从网售中获利时,顾新法才刚开始考虑自己是否要进入网售, 这似乎有点“后知后觉”。“别人有30%的把握就做,我要等有60%的把握才做。”顾新法解释说。 顾新法,10年前的一个“踏儿哥”,到现在名下童装店、绣花店等资产价值上千万。如绣花般的眼力、灵巧、耐心、细致,弥补了创业途中“冒险精神”不足的问题,让顾新法在童装世界中穿梭自如。 “30%把握的时候进去,可能有100%的市场在等着你,60%把握的时候进去,可能只剩下50%的市场。但这已经够我赚的了。”

1996年,为了偿还因亲人生病、自己结婚所欠下的债务,顾新法只身一人跑到北京,做起了“踏儿哥”,每天骑着一辆三轮车,帮一家羊毛衫厂去商场送货。短短一年时间,顾新法的灵巧和实干,让厂家对他另眼相看,委派他去沈阳开辟销售点,担任经理兼业务员。 就是在这独挡一面的打工过程中,顾新法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顾新法耐心等待,直到2001年,他终于还清了所欠债务,并与织里的几家童装生产企业谈好了合同,随后回到自己相对更为熟悉的北京、沈阳市场。 在北京这么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要找到一个物美价廉的商铺,难度可想而知。顾新法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调查,终于作出了选择。“当地俗称‘厕所街’。位置比较偏,客流比较少。”既然地理位置不够理想,那就在质量、服务上下功夫,顾新法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调查北方人的衣着习惯。 “北方人的衣着习惯跟南方人有所不同,比如很多北方人都喜欢买偏肥大的款式,甚至对帽兜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每个季节的服装,其布料厚度也跟南方人不一样。”顾新法介绍说,因此几乎每一款衣服,他都要亲自到织里的童装生产企业去挑选。 时隔不久,顾新法发现,符合他心理要求的童装款式越来越少,童装生产企业主告诉他,南方的市场本身就非常大,专门为北方人定做款式,目前还有困难。 但顾新法却舍不得丢掉北京市场,甚至有向沈阳发展的思路。他花了很长时间,做出一批童装设计图纸版样,努力说服织里的各家童装生产企业,“别放弃北方市场,尝试着做做。” 终于有位企业主点了头,第一批2000套童装迅速发往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市场,结果却出人意料,销售回单雪花一般传回织里。吃了颗定心丸的童装企业又赶制了5000套,其中有一半发给了顾新法,结果又销售一空。顾新法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对市场的眼力。 2009年,随着织里童装城的兴建,市场的逐步细分、完善,顾新法又在织里开设了一间绣花店,专门为童装生产企业提供绣花服务,并尝试进入网售市场。“虽然目前是亏损了,但我不认为是进入太晚的缘故。我还要耐心找一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