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土化妆品品牌 本土化妆品店转型期来临



系列专题:化妆品店加盟

  林建忠,2007年底就担任千色店ceo,在其带领下的千色店扬言在2008年开店至280家,并计划同年于香港上市。然而,2009年春节过后,林建忠悄然离职,千色店关闭了广州几家店,上半年业界甚至传出“千色店快倒闭”的传闻。作为最早的一批本土化妆品店,千色店面临的问题敲响的是整个行业的警钟。业内分析指出,本土化妆品店经过前十年的“圈地运动”,2009年是其转型的转折点,不少企业已经或即将面临如千色店一般的瓶颈,痛苦转型势在必行。

  又是金融危机惹的祸?

 美国本土化妆品品牌 本土化妆品店转型期来临

  被称为内地版“莎莎”的千色店1995年于深圳开出第一家店,并成立千色店百货用品有限公司,从此走上连锁扩张的道路:2002年,其在华南地区已拥有22家门店;到2005年发展到近50家,此后拓店速度以年均两位数递增;2007年,业内透露其销售额已近3亿元;截至2008年,千色店在全国17个省市及地区拥有近百家门店。当时的eco林建忠对于千色店的发展自有一套雄图伟略:千色店2008年的重点将放在第三代门店的全新推出,2008年门店总数将拓展至280家,并争取奥运之前在香港上市……

  然而,就在描述了这一幅美丽蓝图后,千色店并没有如期实施上市计划,开店计划也一度延缓,林建忠更在2009年春节后离任,千色店有关人员称“业绩不理想”是其离任的最主要原因,并称“业绩不理想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

  难道,这又是金融危机惹的祸?

  但记者发现,同样在金融危机下,屈臣氏宣布将在2011年前在中国100个城市开设1000家门店;万宁进入内地的第100家门店将在上海落户,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将门店总数再增加至150家;台湾的康是美也正筹划在华南市场加快开店……难道金融危机只针对本土化妆品店,而给外资留下的则是更多的机会?

  对于金融危机对化妆品店渠道的影响,在全国已有420家连锁店的南京百分女人的董事长蔡先生认为,金融危机对所有企业都是存在的,只是如何把危转成机,同时他相信“金融危机对本土化妆品店来说应该是更有机会的”。而业内资深营销专家吴志刚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千色点遇到的问题与金融危机没有关系。“目前千色店正处于两难的状态:开新店难,原有店又难赚钱。首先他们选在一线城市开店,地租相当高;其次,他们目前的商品结构与核心消费群具有一定差距,国际品牌进不了,私货又怕查,只能做一些貌似国际品牌的产品。虽然他们也引进了内衣、饰品、化妆小物等以拓展商品结构,而这些也属无奈之举,依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业内资深营销专家冯建军也指出千色店目前存在问题:一是品牌引进和品项结构有问题;二是促销推广和行销支持方面的缺失;三是店铺绩效和盈利瓶颈的问题;其四,跨区域的规模扩张,再次证明了千色店系统和模式还不足以有效进行立体复制。

  面对一系列问题,千色店是有所动作的。千色店广州地区营销专员邓卓普告诉记者,千色店已经聘请设计lv专柜的设计师来设计店面,最新的店铺已经在深圳推出,今年年底将在广州推出。但冯建军则指出,形象设计解决不了千色店品项老化和系统管理的问题。

  显然,千色店遇到的并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问题。

  2009年化妆品店烦恼多

  吴志刚继而提出,由于千色店诞生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许多本土化妆品店所遇到的问题它都提前遇到了,“千色店遇到的问题正是整个本土化妆品店正在面临的发展瓶颈”。

  据相关数据,2008年国内化妆品店已经超过了10万家,正式跻身继百货、超市之后的第三大化妆品主流渠道;在二、三级市场,化妆品店的护肤品零售份额已经突破了60%。同一段路,韩国走了30年,中国只走了10年。但走了10年后,本土化妆品店正面临瓶颈:全行业单店赢利水平持续下降。

  对于其瓶颈,业内人士吴长青指出有几点现象。其一,中国化妆品消费总量年增长是20%多,而化妆品店的年增加是30%多,化妆品店的增长快于消费需求的增长。“想在无店之地开店的想法至此可以打住,本土化妆品店的净土已不复存在”。其二,当年超市和商场死守一二级市场,让本土化妆品店有了生存及快速成长的空间,如今化妆品店的销售量已经引起商场和超市的全面反击。其三,化妆品店的发展有顶峰期,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他透露,经过第一季度的碰撞后,连年翻番的几大一线品牌都对2009年再度翻番的目标私下作了修正,不再大谈目标翻番了。“有个别品牌甚至很务实地把今后每年的增长目标定为20%。据此,也不难预见中国日化专卖店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来自大批海外同行包括屈臣氏、万宁等的竞争压力。在吴长青眼中,“2009年是本土化妆品店最后的幸福时光”。

  吴志刚也指出,业内许多声名显赫的化妆品店,如金甲虫、美程,过去几年通过“跑马圈地”方式迅速扩张,但在2009年都已经普遍遇到类似烦恼:一方面是可以抢到的好的店面越来越少,空白区域不再有;二是越来越多的直接面对来自同业的竞争压力,单店盈利能力下降;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新兴门店难以跨越起步区域实现更为广阔的跨区门店拓展。

  百分女人的蔡先生则这样看待业界所指出的“发展瓶颈”,“如其他行业以及所有企业一样,化妆品店行业也会遇到发展瓶颈,目前这个瓶颈主要表现在规模不效益、规模不经济”。他还指出,目前很多本土化妆品店都在摸索着过河。

  “新十年”的突围

  过往十年是本土化妆品店在数量与规模上的快速扩展期,眼光与速度是这十年突破的核心要素,而面对下一个十年,本土化妆品店的共同困惑是:在化妆品店覆盖基本完成、数量接近饱和、市场开始成熟的状况下,到底什么才是本土化妆品店第二轮突围的方向?

  吴志刚就指出,本土化妆品店在新十年的突围中将面临一次痛苦的转型,包括商品结构的大调整以及业态的改变。他认为,本土化妆品店要找到自己的零售业态,“业态就是指店铺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零售业态事实上已经成为零售店铺市场定位的集中体现”。二是找到自己的目标顾客。三是找到自己的商品结构,他认为“经销与健康美丽有关的商品是化妆品店的基本铺货标准”。四是找到自己的零售方式,“针对不同的人就要有不同的卖法。大多数本土化妆品店在开发到30~50家之后就会遇到瓶颈,很多店铺还仅仅归结为是自身管理的问题,拼命上软件、招人才,其实真正更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找到适合的、可广泛复制的零售方法。”

  百分女人蔡先生则认为,未来本土化妆品店的突围之路是继续做大做强,“大连锁是必然趋势,目前已经好多本土化妆品店在试水大连锁”。

  对于化妆品店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有专家认为,以屈臣氏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主要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一旦完成“本土化”战略转变之后,国内化妆品店的本土优势将不复存在。那么,化妆品店行业是否会形成外资垄断的局面?百分女人蔡先生认为不会,“中国市场太大了,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消费行为及消费习惯”,其言下之意,本土化妆品店能比外资更容易适应。他还指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必然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屈臣氏在南京市场也在不断地调整”。对此,吴志刚也认为,中国的零售业太零散了,即使是超市行业有沃尔玛等大品牌,但在中国它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很有限,同样化妆品店行业也不会被外资品牌垄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26734.html

更多阅读

海淘美国本土品牌包包大全 香港本土包包品牌大全

本文仅罗列美国本土包包品牌,不建议到其官网购买,买包请看《11个海淘包包最划算网站》。大全使用说明:1.各包包品牌按英文首字母顺序排名2.价位:根据官网大包价格(不包含钱包,钥匙包,手机包等)3.关键词:根据我在美国看到的或在美国同学之间聊

开化妆品店进货渠道 新周期下化妆品店发展之道

系列专题:化妆品店加盟     福建,这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其化妆品专营店市场具有。。虽然福建全省人口只有2700万,但化妆品专营店在成长过程中创造了非常多的奇迹,比方说不少本土品牌在福建市场取得全国销售第一的业绩。为什么

日本本土化妆品 寻找本土化妆品店的“海底捞”

系列专题:化妆品店加盟     寻找本土化妆品店的“海底捞”  ——从烟台恒美看本土化妆品店的服务营销  因为工作或与朋友聚会的关系,我曾经多次去过各地的“海底捞”。每一次去海底捞,你都能真正找到“上帝的感觉”,甚至会觉得

化妆品店自有品牌:保利润保增长的利器?

系列专题:化妆品店加盟 在零售业自有品牌领域,以屈臣氏为代表的化妆品专营店的表现尤为突出,它们在自有品牌的市场策略以及终端表现,已经成为业界以及消费的热点。业界称,虽然万宁、丝芙兰、康是美等在自有品牌领域的表现还很牵强,但自

声明:《美国本土化妆品品牌 本土化妆品店转型期来临》为网友奢侈的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