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发生了变革,如:邮局被快递取代,实店被网店收购等等。而零售行业呢?零售行业的变革也即将到来。
2009年,从宏观看全球零售普遍下滑,中国零售一枝独秀。从微观看,我国零售企业尤其是内资连锁企业,自公司创办以来首次出现销售与利润同步负增长。2009注定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2010必然是中国零售新时代的开始。
当前零售业两极分化
大部分企业销售与利润大幅度下降,但另一些企业则同步递增,其中外资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上海便利店为例,2009年净增便利店仅为20家,但全家便利(Family Mart)却急速发展了62家店铺。内资会不会越战越弱?外资会不会越战越勇?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未来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关键还是看自身的创新调整。
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上海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原来就是南京东路上一家几千平方米的店铺,年销售额仅为2亿多元,这几年通过调整,销售额超过了5亿元。
上海大润发则被誉为大陆零售业的“隐形冠军”。1997年大润发从零起步,短短12年时间,成为全国连锁百强第七位,2009年有望超越家乐福。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数据显示:大润发店铺平均年销售额高达3.33亿元,而以业绩好著称的家乐福也仅为2.52亿元。大润发用“不‘压榨’供应商、用工厂理念做卖场、入职6个月即可持股”这三大独门武器,建立了独特的经营理念与管理体系。在这样的制度下,员工流失率才万分之几,门店总经理的流失率几乎为零。
但是,现在的大型连锁企业最缺乏的也许正是这一点。如果说零售企业正在面临危机,主要应该来自企业内部。
变革势在必行
1、要关注环境变化,要有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考。
零售企业虽然具有很强的抗震力,但面临环境的变迁,一定要有转型与创新的紧迫感。不进步就会被淘汰。即使是内行也会变外行。零售企业的转型与创新,大致有三个层次需要考虑:一是战略层面,低成本运作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二是业务层面,业态转型、商品结构、营运管理等问题直接影响着经营业绩,提升业绩就要改善转型方面;三是保障层面,人力资源政策需要适时调整,要让我们的员工更有职业荣誉感,要让我们的管理者更有专业自信与职业自尊。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是经营业务转型的前提,店长以及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应该获得更多的尊重与回报。只有这样,我们的顾客才能更满意。未来的一切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
2、要调整高层领导,让更专业团队来管理企业。
企业能否关注环境变化,这与体制有关,如果企业高层仍然用创业时期的工作方式来管理,把自己定位于“万能的上帝”,一切都亲力亲为,中下层就很难有创意,即使有创意也会被上级抹杀。现在的企业与以往企业有很大的差异:过去是企业自己谈模式,不断有公司声称自己创立了“新模式”,而现在则是让市场来谈论模式,让顾客去感受模式,在口碑传递中形成模式,这其中有网络传播的功绩。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是有商业价值的模式。“打天下坐天下”的企业运作模式应该有所调整,有些创业者也许可以光荣地退出经营管理,转而去做一个投资人,让更专业的团队来管理企业。与此相适应,要引进更专业的管理团队,替换元老级干部,并给元老一个虚职,让他们享受待遇且远离决策与执行。我国本土零售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只有持续投资才能有零售的未来,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来源,2010年的零售将会出现资金短缺。为此,还未上市的零售企业应该考虑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资金更是为了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