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毕业生就业问题
“卖不出去,还有四五天就得离校了,这么多东西。”北师大跳蚤市场上,毕业生邝明有些沮丧,“没办法,实在不行只好扔了。”
“我主要在网上卖的,卖得很快,也不麻烦。”同一个市场上的王思雨,语气很轻松,“剩下的很少,拿这来了。”
毕业物品,两种处理方式,效果反差如此鲜明。
曾几何时,跳蚤市场是一种风尚。欧美各国的大城市几乎都有固定的跳蚤市场,越是古老的国家或城市,跳蚤市场里的宝贝还越多。而在中国,大学生们毕业时,跳蚤市场也曾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然而世道似乎不同了。这个烈日炎炎的盛夏,已毕业多年的记者再回大学校园,却发现,这跳蚤市场和当年相比,盛况不再。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气,与当年均不可同日而语。
王梓(化名)是政法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我的书和衣服都在网上卖啦,主要是校园BBS和赶集网。在网上没卖掉的东西,才拿到这里来卖。”
记者恍然大悟,世道的确是变了。最近几年网络发展飞速,在线交易早已替代当年的跳蚤市场,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校园BBS和赶集网之类的分类信息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信息渠道。这是记者远没有料到的。
仔细一想,其实网络的优势相对于跳蚤市场,是显而易见的。跳蚤市场再怎么繁荣,人流量毕竟有限,再说校园里的穷学生的购买力又能有多少?但网络聚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就二手市场来说,一些大的分类信息网,人流量十分可观。以赶集网为例,统计数据表明,赶集网的日均发帖量20万,访问量200万,而页面访问量则达到了2000万。看的人多了,物品卖出去的机会必然更大。
此外,分类信息网还将二手市场的平台拓展到整座城市,甚至包括不同城市之间。在不同城市或者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实现面对面交易实属不易。为什么人们还会选择这样的平台?
钱小枫(化名)是北京服装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对她来说,最难处理的是化妆品。“我的东西在校园网和跳蚤市场上卖得少,在赶集网上卖得多,但并不是在传统的二手版块。”这个说法让记者颇为意外,她说:“我把图片发在赶集网本地生活频道的美容美体版块里,这个版块比较有针对性,所以很好卖。”
当然,也有部分毕业生仍然坚持跳蚤市场,邮电大学的陈东信(化名)说,“跳蚤市场是一个传统,毕业的时候应该体验一把。”“这种社会功能的彻底转变,也变相说明网络信息平台对于校园跳蚤市场的巨大冲击。”社会学家佟言如此说。
随着科技崛起,新的生活方式和交易平台越来越强势,跳蚤市场最终会成为“十里秦淮艳”,金粉褪尽风月不再。而对于毕业生们来说,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线下交易,显然是大学毕业生处理二手物品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