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首日收入7元
为了考察豆浆的市场,两个人分别在沈阳大东区和铁西区的农贸市场开始了“蹲点”行动,看卖豆浆的人怎么生产,怎么选料,哪些人买豆浆,一天可以卖出去多少…… 连续一个月的蹲守,张志更有了信心,一个手推的床子一天可以卖三四百杯豆浆,收入每天至少可以有百元左右。为了做出比别人好的豆浆,两人还跑到沈阳农业大学,找到了食品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怎么才能让豆浆更好喝、更有营养。 创业开始了,两人用攒下的积蓄买了做豆浆的设备,还找到大东区洮昌街道及合作社区,社区提供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仓库作为两人生产豆浆的库房。 2009年4月初的一天,连下了一个星期的雨还没有停的意思,但开业已经迫不及待了,在第一批豆浆生产出来之后,张志顶着雨挨家挨户向小卖部推荐豆浆,“您先尝尝我们的豆浆,如果好,你就进一些卖。 ”开始连续几家都以为张志是骗子,怕豆浆有问题,连尝都没人敢尝。不过还是有4家接受了张志的推销,豆浆终于有了销路。 开业第一天,张志跑得筋疲力尽,回到店里,发现总共卖出去7杯,卖了7元钱,刨去成本,纯利润1.4元,“肯定失望,但高兴还是多一些,毕竟见到了回头钱儿。 ” 创业没向父母要一分钱 第一天的低收入只持续了24小时,之后情况好了起来,买豆浆的顾客说,“大学生卖的豆浆好喝,而且感觉有信誉。 ”专业的事其实老百姓不懂,就拿豆浆甜不甜来说,有的加糖,有的加甜蜜素。而糖的成本是甜蜜素的10-20倍,口感也好很多。为了让百姓满意,张志都用糖,拒绝用甜蜜素。 后来有了10多个固定的销售点,豆浆生产也跟不上了,张志和陈君又雇了一名大学毕业生,还有两名下岗工人,张志的月薪可以达到千元以上了。每天早上4时就起床,骑自行车来回两个半小时到粮库进豆子,然后再自己做豆浆,自己出去推销。几个月下来没有休过一个大礼拜。 大学生卖豆腐、卖豆浆的消息很快在社会上传开,张志等人也成了舆论的焦点,有不少顾客是冲着大学生去买豆浆的,也问问到底为啥选择卖豆浆。被学校评为创业典型的张志随后被学校请回去,谈大学生创业的经验,他也因此获封“豆浆达人”称号,这称谓里既有羡慕,也有几分自我调侃的成分。张志随后也拿到了一笔创业贷款。 一天,爸爸妈妈也来到了店里看儿子,张志明显看到了父母眼神的复杂,“有心疼,有不解,还有支持。 ”本来最反对的妈妈也告诉张志,“自己在外面注意点儿安全,跟人相处,遇事要冷静,实在不行就跟我们说。”张志终于打动了父母,但从来没有向父母要过一分钱。虽然目前遇到了一点困难,但张志和陈君依然没有放弃,每天回家之后基本没有同龄人的休闲生活,看看销售方面的书,上网找找新的项目,以利再战。“等新项目有了眉目,收入有了一定积攒之后,我们还会把豆浆干起来,把创业进行到底。 ”张志说。
对话:大学生就不该有架子
记者:是不是20多年都没吃过这么多的苦? 张志:做豆浆的时候,如果客户要的量大,最早凌晨1时就起来干活了,平常每天也是4时多起床干活,可能这个时候有的学生还在打游戏呢。以前上学的时候也从来没起这么早啊,真可以说长这么大也没吃过这么多的苦。每天还得向陌生人推荐我的豆浆,挨撅是家常便饭。 记者:如果不辞掉工作,也许生活稳定,也就不用天天这么起早了。现在你对自己选择自主创业,面对这么多困难,经历这么多坎坷,有没有点后悔? 张志:没有后悔,家里人后来也在给我灌输这种思想,男孩就该做出自己的事业,想要改变现在的情况,就必须得吃苦,谁一开始创业不是这样呢?如果这点困难就退缩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成功。 记者:成功对你来说还有多远? 张志:哎呀,这可就远了,现在顶多算上是起步阶段,而且是困难重重,但既然选择了,就得走下去。正是因为对自己不满足,才选择为自己打工,国家现在也这么支持大学生创业,我也要响应国家的号召,踏着这股春风继续向成功迈进啊。 记者:全国“两会”又一次提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问题,温总理也表示国家要大力扶持大学生就业。 张志:其实到社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首先缺的肯定是启动资金,但其实应该先找一个工作积累经验,努力学习,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资金积累。如果开始创业了,那么最重要的就不是钱了,而是项目和空间,这和钱完全是两码事了,有了项目和空间,才能供我们去施展。 记者:对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是不是该放下所谓的架子和面子? 张志:大学生就不该有什么架子,现在这种就业条件下,遍地都是大学生,可以说没有优势,其实最应该放下的不是架子和面子,而是放平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坚持住,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