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游走“商”“学”间
服务业企业家奖得主
俞敏洪
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如今广为人知的身份,更多时候是商人,而非老师。
然而,坐拥十余亿身家的俞敏洪一直没放下自己“俞老师”的称呼和梦想。在新东方之后,俞敏洪就开始策划重新拾起了自己的办学梦。
“新东方上市后,我的梦想就是办一所非营利性质的民办大学,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一流的大学教育,这是我今后最想做的事。也是促使我做好新东方的动力。”用俞敏洪的话说,既懂教育又有钱的人不多,而他刚好是一个。
按照俞敏洪的计划,离开新东方后他会选择办一所有学历教育的私立大学。学校的运转主要靠基金会来投资,只有30%的资金靠学费。把很多有共同理想的老冤家聚到一起。“假如办不成学校,我会申请北大教师的职位。”俞敏洪说。
办大学已经成为俞敏洪如今最为热衷的事情,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己最大的梦想和兴趣”。
“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喜欢到处跑,一所大学是我能够想到的老了以后最好的去处,而且这还是一家我自己创办的学校。”俞敏洪调侃道。
俞敏洪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就是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这个不是说民办教育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以后会跟公立教育形成一个竞争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计划已经启动。
“办民办大学,最少需要500亩地,我们初步打算招8000个学生。估计第一期投资在8亿左右,全部投资预计在10到20个亿。整个投资预计将在十多年内完成。”俞敏洪透露,目前项目所需要的土地已经拿到,至于投资来源,则主要来自俞敏洪本人在新东方的股票减持,另外有一部分就是来自其他私人的投资,俞敏洪计划设立一个基金,主要靠一些私人关系募集资金。
“我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给我办本科的资格,我希望真的有一天做成这个事情以后,国家能给我这个资格。如果不给我资格,我就继续在那块地上开培训学校。”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表示。
按照俞敏洪的计划,这个靠资助、捐款和勤工俭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大学,要主要靠企业家捐钱来实现,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墙上,当然,自己首先要把钱捐出来。
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不务正业”,在俞敏洪看来,能称之为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至多要满足四个条件:1、必须推动经济繁荣;2、必须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企业家做生意的同时是否真正能推动社会进步,是判断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标准;3、必须能够创造共享的机会,包括技术的共享、机会的共享等等;4、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按照这一标准判断,“办学梦”正是企业家精神的最好诠释。
不过,俞敏洪也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新东方以营利目的的企业身份与自己的梦想仍有差别,“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学校并没有做高等教育,我们做的是夹缝中间的培训,这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的业余培训”。
为实现新的梦想而逐步努力,作为创始人,俞敏洪有了对新东方逐渐放手的考虑,“14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还是有点脆弱,虽然新东方有很好的文化,但要经过长期的积淀。新东方的研发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而且第一代领导人没有退出。所以,我认为,新东方还是有点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创始人的逐步淡出对于已经上市的公众公司本身而言,同样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但是,何时放手,却是现实的问题。平稳过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培养接班人也并不容易。“我迟早是要放手的,现在我是不敢放手。”在这一点上,俞敏洪的态度颇为坦诚。
无论什么场合,问及梦想,俞敏洪都会讲述他的“大学梦”,那时他又从商人回复到“俞老师”的状态,对他而言,也许这时的自己更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