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好比楼市的温度计,总是最先感知楼市的冷暖。伴随着楼市的冷暖,中介门店或关或开,在冷市中紧缩开支保存体力,在暖市中则扩大经营增加盈利,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近来,一些中介门店经营出现盈余,一些品牌连锁机构月度盈余几近500万元,摊至每间单店,月均盈余金额约六七万元。
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中小门店纷纷关门歇业,品牌机构出于公司长远的发展和利益考虑,也采取减薪、裁员、关店来节约成本,应对成交萎缩行情。比如满堂红(上海)置业有限公司全线撤离浦东的15家门店,目前仅保留在闵行区和普陀区的十多家门店。合富置业在上海的门店也从一百多家下降到了六十多家,美联物业从五十多家门店下降到四十多家。权威人士透露,本市二手房中介门店已从四年前的1.6万家左右,减少到目前的七千多家,关门数量超过五成,这还不包括相当数量无证经营的夫妻老婆店。
仅从门店数量的变化看,目前房产中介的日子似乎很不好过。但笔者以为,仅以中介门店关门的数量来诠释目前楼市的温度并不妥当,某种程度上,当前的调整对各个中介机构是一次市场竞争力的检验,对整个中介行业是一次优胜劣汰的整合。
关门,是对超过市场需求过度自觉扩张的矫正。在许多新建楼盘和次新房扎堆的区域,常常出现中介一条街,在社区商铺,最显眼最多的也是中介门店,偏远的小区居民买米买油或许不方便,买卖房屋的中介却是家门口的贴身服务;一套房子,各家中介都挂牌,一个客户,你争我抢打破头。有的中介去年才进入市场,一年时间开了三十多家门店,有的中介短短几年从十多家扩张到一百多家,这种扩张速度的危害在市场好的时候反映不出来,可一旦市场出现调整,它关门的速度就会比成交量下降的速度更快。有业内专家曾计算过上海的房产中介市场,如果以每年2000万平方米的成交量计,有50家品牌公司的5000家门店足以完成交易。今年二手房的成交量估计在1000万平方米左右,由此推断,目前的7000家门店只多不少,关门抑或还会继续。
关门,也是实力房产中介的一次机遇。虽然在二手房市场表现平淡的情况下,任何一家中介机构都免不了看成交量的脸色,都不能保证在盈余的情况下硬撑。但是,从高峰到低谷再到另一个高峰,是市场发展的主观规律。不少品牌都经历过从高到低再到高的过程,这一次,各家中介机构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选择地关店,保存有效兵力以图再战,属于常规做法。不过,关门也不简单,有的中介关掉上海的门店后迅速到二三线市场占位;有的中介关掉成交低迷、自住客户较少区域的门店,转而到闵行、宝山等板块成熟、人口导入多的中央开新店;还有的顺势苦练内功提高服务质量,结果交易量少了,市场占有率多了;客户少了,客户的回头率和忠诚度高了;利润少了,品牌的信誉度升了。
关门,更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必要的整合。在二手房交投活跃的市场中,由于房产中介的门槛低,即使品牌中介也会受到夫妻老婆店的挤压,前几年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出台后,中介行业曾经“洗牌”,那些一台电话、一个写字台的小中介淘汰出局,品牌中介迅速崛起占领市场。此番沉浮,行业中规范的、品牌的、诚信的企业将会留存下来,门店的业态布局更科学,区域分布更合理,行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笔者也建议,应该适当提高房产中介的门槛,避免下一轮楼市行情到来时,违规操作的小中介死灰复燃。行业调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瞬间的洗牌,长远看,房产中介最后立足的一定是几家规模化、品牌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