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药店本来想买某品牌药,却经不起药店推销人员的游说,购买了不知名的小厂家的同类药……许多老百姓可能都有类似经历。为何药店店员热衷于推销非品牌药品呢?昨日,一名“立志要做有良心的药商”的连锁药店经营者告诉记者,通过非品牌药销售获取利润,现已成为平价药店共同的做法。
非品牌药利润有的超50% 昨日上午,记者在长沙韶山路上的一家酒店茶吧,见到了这名连锁药店经营者。按照约定,记者不能透露这名经营者的身份,我们就称他为Z先生吧。Z先生告诉记者,他有着8年经营连锁药店的历史,所在企业拥有200多家连锁药店,年销售规模近4个亿。 Z先生表示,随着平价药店的发展和充分竞争,药店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如何维持平价药店的利润空间?小厂药和贴牌生产的药品近年来逐渐成为主角。“品牌药的利润空间在行业基本上是公开的,约为15%。而非品牌药利润通常都有40%,相当部分非品牌药利润超过50%。”Z先生告诉记者,药店店员乐于推销非品牌药,是因为这与他们的收入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药店店员的收入是底薪加提成,底薪仅占其工资收入的30%甚至更低。按照目前的惯例,店员每销售一盒药品,其利润的10%~15%将转为其工资。 记者多家药店体验终端拦截 昨日,记者走进市内的几家药店寻访品牌药,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品牌药的终端拦截。 在蔡锷路的一家药店,记者表示自己有点感冒,想买一盒自己认同的品牌感冒药,却发现这种品牌药摆在药架的最下面一层。店员问过记者的症状后,表示记者想买的那种感冒药不对记者的症状,而非常热情地推荐一种风热感冒颗粒和一种消炎药,两种药的价格超过了50元。 在晚报大道一家药店,记者想买6盒某品牌复合维生素,店员从货架后面的储藏室里拿出一盒,表示只剩一盒了。之后,这名店员反复向记者推荐其他品牌维生素,并强调其效果好。 几家药店走下来,记者发现,想要购买的品牌药要么放在货架上不显眼的位置,要不就收藏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更有甚者直接说卖完了或是明天才会到货。店员们则无一例外向记者推荐一些不熟悉的厂家生产的同类药品,并强调疗效差不多、价格还更便宜之类。 非品牌药致老百姓健康成本增加 Z先生告诉记者,在现行的经营模式下,药店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得不将品牌药作为噱头,但却并不真正将品牌药陈列在货架的黄金位置,甚至直接雪藏到柜台后,只有当消费者问起时才拿出来。药店通常将品牌药作特价商品低价限量销售以吸引顾客眼球,却利用顾客不熟悉药品功效、对品牌药认知度低等现状,对品牌药进行终端拦截,通过药店导购员的劝说改变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非品牌药的销售而获取利润。 “非品牌药大行其道,直接导致老百姓健康成本增加。”Z先生对此忧心忡忡。他告诉记者,药品疗效的决定权并不完全在其化学成分,而在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和制作工艺。比如同样化学成分的青霉素,因为生物利用度不同,品牌青毒素的疗效明显优于非品牌青霉素;而品牌青霉素因为纯度更高,其副反应的发生率也更低。 Z先生表示,老百姓购买非品牌药,有可能原本只要吃一盒药却吃了两盒,虽然非品牌药单盒的价格低于品牌药,但老百姓却花了更多的钱。Z先生也表示,非品牌药中也有部分疗效不错的,但需要通过老百姓反复试验,并通过药店观察顾客对药品的忠诚度最终甄选出来,这样老百姓付出的健康成本则太大。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江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