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对条例的理解各有不同,仅仅是目前特许经营的乱象之一,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相关的司法审判和行政处罚决定难以向社会公示,造成个别特许经营企业虽然输了官司,但仍可以继续违规运作,给特许经营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企业如何确保政令畅通 信息不畅通 骗子企业继续行骗](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442391883526.jpeg)
去年9月,来自山西省某县的个体工商户李女士将紫昀依都公司告上东城法院,称一直宣称是韩国企业的紫昀依都公司其实就是个连商标都没有的内资企业。李女士为此要求法院撤销其与紫昀依都公司签订的《授权经营及合同书》以及《补充协议》。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其实,早在2007年3月,紫昀依都公司就因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东城分局处以行政处罚。该公 司直至被诉时,也不具备任何注册商标的专有权利。紫昀依都公司在明知韩国紫昀国际企业集团并不存在的情况下,在招商过程中进行虚假宣传,并在签订相关合同 时使用韩国紫昀的公章,属于明显的合同欺诈。据此,法院支持了李女士的诉讼请求。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在李女士之后,陆续又有来自贵州、湖北、河南、内蒙古、广东、安徽、河北等省(区)的被特许人起诉至东城法院,以紫昀依都 公司不具备特许经营资格、利用虚假广告骗取加盟费、构成合同欺诈为由,要求撤销或解除合同,返还参股保险金。法院经调查发现,紫昀依都公司在被工商部门行 政处罚后,于2008年1月起陆续中断了向各被特许人发货。随后,紫昀依都公司进行了注销工商登记。 紫昀依都公司在中断发货的同时,还向加盟商发信宣布“破产”。在该公司的“破产”致歉信上,紫昀依都公司声称自己无力经营下去,不得不停止招商工作。在善后方面,致歉信上声明该公司无力返还加盟费。 “从头到尾就是个骗局。”一位王姓加盟商告诉记者,当时北京附近的加盟商们陆续前往北京讨要说法,结果发现,这家公司仍在继续招商“骗钱”,还真有人中了圈套。 “直到2009年8月,仍然有不知情的被特许人前往法院,起诉已经注销的紫昀依都公司。”裴桂华告诉记者,据当事人介绍,成立紫昀依都公司的两名股东目前又开始注册新的公司,从事新一轮的特许经营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