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 成為投資者首選的對象之一。中國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日漸發展成熟;入世後, 更是國門大開, 逐步成為世界經濟一體化中最大的市場。眾多的原因, 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財團、投資公司、跨國公司、金融機構摩拳擦掌, 試圖進軍中國市場。但是, 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 同中國人做生意是一門學問, 在中國的市場站穩腳跟、蓬勃發展, 更是一門“藝術”。
很多外國商人在中國做生意, 大叫頭痛, 覺得自己多年的經驗好像一下子派不上用場, 這不足為奇。“生意”是人與人交往中建立起來的一種“互利”的關係。如果不了解你的生意伙伴, 就很難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用中國的一句言語來說,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現代的新型經濟模式當然不同傳統的那種“你死我活”的競爭, 而是越來越追求一種“雙贏”的關係, 在平等的競爭環境下建立健康的、長期的貿易關係。對中國的歷史、人文、社會習俗等等這些“隱性”因素的了解, 往往成為投資者成功的關鍵。中國的傳統與西方大相徑庭, 因此, 在這裏對一些在中國做生意時必須面對的問題做一般性的介紹是很有必要的。
● 要學會如何處理“關係”
在中國, “關係”是一個很複雜的詞, 並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如何通過一些方法來取得正當甚至不正當的利益。這裏的“關係”包括和政府的關係, 和合作伙伴的關係, 甚至是投資者和員工的問題, 這些都會因為您在中國做生意而變得有中國的特色。政府在中國的投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因為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在宏觀上還是由政府來統籌管理, 所以在中國做生意, 必須要學會協調和中國政府, 尤其是政府中對外經濟貿易部門的關係。在中國投資企業手續比較繁雜, 很可能因為不熟悉程序而延誤商機, 所以, 在確定投資之前, 有必要了解在中國投資的程序, 當然, 比較穩妥的方式是尋求一些熟悉這方面業務的機構協助辦理。在這個過程中, 您可能會發現毅力和耐心是對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來說是很必要的, 專業人士的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尋求一個合適的合作伙伴可能是您發展中國市場的一條捷徑, 很多投資者通過建立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等形式打進中國市場, 您也可以選擇一條最符合企業特點、最適合企業發展的方法進軍中國市場, 一些在中國投資多年的人士曾建議一些中小企業要投資謹慎, 不宜把步子邁得過大, 盡量在當地選擇一些合作互利的伙伴來減少投資風險。盡管中國的投資環境日漸成熟, 但是地區發展並不平衡, 所以與本土企業合作可能是投資者保護自己的比較好的方法, 如同中國的一句民諺“小心駛得萬年船”,這對一個成功的生意人來說是很必要的。
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是很多投資者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 一方面, 勞動力價格低, 另一方面, 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 大批的工人術相當成熟, 尤其是在沿海開放地區。而且, 中國的素質教育發展一日千里, 現今, 在中國要僱傭高素質的員工也非難事。所以, 很多成功投資人士, 頗為自豪地將成功的秘訣歸為“員工的本土化”。
如何處理和中國員工的關係可能也是讓老板頭疼的問題。首先, 應該按照公司的理念對員工進行培訓, 因為中國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 很可能和外國的管理模式並不接軌, 只有讓他們學習並了解公司的制度, 也會更好的發揮作用。
中國人凡事講“禮”, 所謂“禮尚往來”, 說白了就是“禮貌”、“面子”。這和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 不管是和政府官員、合作伙伴、員工, 必要的“禮”是不可少的。西門子公司的中國高級總裁在總結他的中國經驗時, 將“有禮貌”排在了第一位。除了要有一般的商務上的禮節, 對傳統習慣的尊重也是必要的。中國人很熱情, 但是自尊心很強, 很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 有比較強烈的“趨同”心理, 這種現象在中國北方更甚, 也就是北方人所說的“面子”。做生意也要適當給伙伴或者對方一些“面子”, 這樣生意才會發展的持久、健康。
很多外國公司對員工要求嚴格, 有自己的管理原則, 這固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在中國, 可能很多時候, 原則是要丟一丟的。一些企業在管理員工方面以嚴厲著稱, 但是, 過往經驗告訴我們, 這種鐵腕的管理模式可能並不適合中國人溫和的性格, 用中國式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是很多成功老板必修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