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晓洲
城乡差异一直是最重要、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化差异之一,体现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日常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为大众化的媒介消费方式的电视收看行为,必然带有城乡差异的烙印。随着乡村消费市场为越来越多的产品企业重视,对于乡村消费者的产品营销和广告宣传也更加重要。了解城乡观众电视收视特征,是发挥电视这一最为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的开始。
收视总量:城市人收看电视时间更长
2009年全年,城市地区人均每日收看电视169分钟,乡村地区人均每日收看电视152分钟,乡村人均电视消费量较城市低10%。这主要是因为城市45岁以上人群每日收看电视时间比农村相同年龄段人群明显更长,城市电视收视的老龄化突出,而农村不同年龄人群收看电视时间差异相对较平均。
时段收视:乡村收视更集中于晚间黄金时段
相比城市观众,乡村观众的收视更加集中于晚间黄金时段,全天近收视的一半(48%)集中于晚间19:00~22:00,尤其在19:30~21:00期间总收视明显高于城市,而中午、傍晚和晚间22:00~24:00的总收视率低于城市。
频道收视:省级频道在乡村占有更大市场份额
省级上星频道在乡村收视市场份额最高,省台地面频道在乡村市场份额次之;中央级频道和城市台频道则在城市拥有更大市场份额。省级上星频道包括本省卫视、外省卫视,两者的表现在各省存在差异,尤其需要具体分析。
节目收视:乡村观众节目更爱电视剧
以省内城乡观众可以共同接收到的中央级、本省和外省卫星频道以及本省省台频道的节目为例,城乡观众收视最多的节目类型都是电视剧,乡村观众对于电视剧的收视比重更高达到36.7%,高于城市地区的31.7%;而乡村观众收看新闻时事、综艺、专题、体育等节目-爱华网-类型的收视量比重都低于城市观众。
电视剧作为城乡观众收看最多的节目类型,不同题材剧目在城乡的收视差异生动地呈现了城乡观众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欣赏角度等带来的节目选择差异。在中央台八套2009年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中,城乡收视差异最大的三部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城市中收视明显高于在乡村,而《宝莲灯前传》和《牛郎织女》则在乡村地区收视明显高于城市。另外,乡村收视高于城市收视较多的还有《又见阿郎》和《大理公主》,在城市收视高于乡村收视较多的还有《雾里看花》、《大瓷商》、《大国医》、《北平战与和》和《谍影重重之上海》等。以近现代历史、谍战、军事战争、各年代商业企业发展等为内容电视剧在城市获得更高收视,古装剧尤其是古装神话剧在乡村观众中获得了突出收视效果。
(作者系CSM媒介研究客服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