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队看世博”的大客流成为世博会常态后,以海宝和护照为主的世博特许纪念商品销售也成为上海世博会的热点不断升温。记者看到,在上海世博园区,参观的游客多半数都是人手一个海宝或其他特许商品,而手握四五本各色“世博护照”等待盖章的人们更是成为世博会一道堪称“绝对主流”的风景线。
记者的感观如果还不准确的话,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经营办公室的统计数据则更能说明一二。按世博组委会的通报,截至目前,世博特许商品已累计销售突破200亿元,提前5个月超额完成原定销售目标,刷新了我国举办国际性大型会展活动特许商品销售规模的最高纪录。
据介绍,已招募的300多家特许生产商设计开发的24000种产品,涵盖日用品、食品、贵金属制品、集邮品、钻石制品、出版物等29大类,其中近15000多种产品已经上市;500元以下特许产品占83%,5000元以上的占5%。
世博特许商品的热销一方面来源于观世博的旺盛人气带动,在记者看来,另一方面却与此届世博会丰富的产品和众多的销售网点的有力支撑不无相关。
值得肯定的是,在世博园区的特许纪念商品零售商店,记者看到的海宝毛绒玩具设计造型就不下十种,跳舞海宝、电动海宝、录音海宝、音箱海宝等形式各异,款式型号多种多样,价格也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给消费者以多种选择。而除海宝毛绒玩具外,从小小的扑克牌、冰箱贴、太阳帽、杯垫,到贵金属纪念币、精美陶瓷工艺品,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记者注意到,一些用中国传统盘扣装饰的笔袋、镜子和零钱包,虽然价格远比上海城隍庙旅游纪念品的价格高出许多,但欣然掏腰包者不在少数。
记者认为,此届世博会的特许商品设计做到了将艺术性和实用性巧妙结合,才会令人爱不释手。大概很多人都会记得,奥运会后成为库存的诸多特许商品大抵是简单地印上了奥运会标志或字样,缺乏设计含金量,在造型、功能上与普通商品别无二致,但价格却翻了几倍,因此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
据一些人士的分析,此次世博会是受了日本爱知世博会吉祥物的启发,后者成功开发出各种“森林爷爷和森林小子”的特许商品,大获成功。
而对于特许生产授权企业而言,此届世博会的“备战经验”已长进不少。一家获得世博会特许商品生产授权的纺织服装企业告诉记者,特许产品有其特性,零售商品不能打折促销,特许生产商也不能擅自在网上销售等,这是特许办公室在签约前就跟企业讲明的。2008年,也曾获得奥运特许生产授权的该企业的特许产品就产生了一些库存和盗版问题。这当然与奥运会只有18天的较短时间有关,使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但此次世博会,企业却已吸取奥运会的教训,更懂得根据市场情况控制整体的库存,尽量做到“快速反应、快速上市、小批量生产”。
记者了解到,此届世博会上的特许生产企业都是每月推出不同的主打产品,而且每款产品都有清晰的分类和明确的定位。总之,既要有目标也要有系统,这都要提前做好功课,再就是强有力的执行。
除了商品设计开发多样、小批量生产的策略外,在特许商品零售网点的布局上,此次世博会考虑也更为全面。据悉,目前特许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数量已达6400个,其中旗舰店和团购采购中心达35个,不久还将在日本大阪机场开设境外特许专卖店。而在世博举办城市上海,从繁华商业圈开设的品种齐全的大型特许商品旗舰店,世博园区按场馆密布的数十个特许商品销售点,到上海社区都有布局的小型特许商品便利商店,做到了一想到就能买得到,极其方便而到位。
不过,那些花费一整天只为索要“护照盖章”的参观者,甚至都来不及看上场馆一眼,那样的世博纪念究竟价值几许倒是需要人们深思的。显见的收藏经典理论是,总量越是大的产品,升值潜力往往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