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非洲淘金去!本月初,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举行,让中国商人掘金非洲的向往再度升温。事实上,2000年以来,浙商、苏商、闽商、川商已抢先行动,在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寻觅自己的财富梦想。在埃塞俄比亚,四川商人还签下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一笔投资大单。记者为此走访了三个捷足先登的四川商人,或许,他们的非洲故事,能为你拓展商业“蓝海”提供思路
背景
11月初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个重要目的也在于促进双方企业界的交流合作。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已连续五年快速增长,年均GDP增幅达到4.3%。分析认为,非洲宏观经济形势转好也加大了中国民间资本进入这个地区的信心。数据
1995年中非贸易仅为30亿美元,2005年中非贸易额达397.4亿美元,是1995年的10倍多。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中非贸易额已达256亿美元,预计今年中非贸易有望突破500亿美元。顾虑
世界银行相关调查列出的世界上商业环境最恶劣的35个地区中有27个在非洲。私企稀少、市场进入困难、战乱频繁、妇女儿童得不到保障,艾滋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泛滥等,成为投资者的主要顾虑。商机
对于多数中国公司来说,目前的技术、管理水平要在欧美等发达地区进行竞争非常困难,但非洲更适合中国公司的条件;另外,中国与非洲国家交往历史悠久,关系亲密,这不失为中国公司在非洲开展业务得天独厚的条件。赞比亚之旅
截至2004年底,我国在赞比亚的各类企业已达140家,总投资额超过2.75亿美元方喜阳(成都特色餐饮店主)
四进非洲发现赚钱机会他看机会:
只要不懒惰,随便选个行业都能赚到钱他看风险:当地政府各部门的审批手续非常繁琐西昌--成都--卢萨卡。三个城市相隔千山万水,一位在蓉经商的西昌人以自己的商业轨迹将三个城市串在了一起,他就是方喜阳。
卢萨卡是非洲中南部国家赞比亚的首都。早在非洲投资热之前,以方喜阳为代表的一帮四川人已率先在当地投资开办了酒店、砖厂和拖拉机公司。投资非洲并非头脑发热
去非洲前,方喜阳已在成都做了近8年的特色餐饮。他向记者坦言,当初和朋友相约去非洲投资并非是头脑发热。方喜阳在云南念师大时主修的是外贸英语,语言交流上几乎没有障碍,对国外很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眼瞅着成都的事业已步入正轨,不甘寂寞的他决心把业务拓展到海外去。两年前,当他来到赞比亚,便被那里深深吸引,“那时,我就决定了要在非洲投资。” 方喜阳总共去过赞比亚4次,在他眼中,首都卢萨卡的繁华程度,也仅相当于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当地非常缺乏资金、技术、设备、商品,不缺土地和劳动力。 只需每月花上70美元,就可以在当地聘请一位工人。但当地的物价却不低,相当于国内的3~4倍,一棵白菜要卖等值5、6元人民币,一张石棉瓦要卖到60元,“而国内最好的石棉瓦每张也就差不多13元。”在他看来,只要你不太懒惰,认认真真做事,随便选个行业都能赚到钱,并且利润不菲。
开间酒店 年回报率30%
一次偶然机会,听说卢萨卡一家酒店要拍卖转让,而自己又正好做餐饮生意,后来通过与另外两个朋友合作,终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把这家酒店收入囊中,每个房间每晚收费50美元,比成都很多三星级酒店还贵。酒店已运作了10个月,整体状况还不错,每个月营业额在5万美元左右,“年回报率估计可以达到30%。” 不久前,他和朋友又一起筹资15万美元在当地组建了一家拖拉机公司,主要是从国内进口散件,然后运到卢萨卡组装后卖出去。据说,非洲多数国家的农业生产都比较落后,他们非常需要这类“先进”的机械设备。 在卢萨卡,有1000多个中国人。当地居民都喜欢中国人,也非常乐意和中国人打交道。在他们看来,中国人都很会挣钱,也很有钱,社会地位也高。当地政府欢迎、鼓励外国的企业、个人去他们那里投资办厂,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而不太愿意我们把大量小商品拿过去销售。方喜阳坦言,虽然非洲的商机巨大,可以选择的行业也很多,但卢萨卡当地政府各部门的审批手续非常繁琐。本月28号,方喜阳将第五次飞赴非洲。南非之旅
2005年南非和中国双边贸易额达72.7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达80亿美元;在南非的中资企业达100多家,总投资额约2.5亿美元陈淑蓉(四川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
初探非洲 四川产品有卖相她看机会:
南非汽车多,汽配市场是金矿她看风险:市场类似欧洲,竞争更激烈1个月前,四川省贸促会组织了一批四川企业家,参加了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贸易博览会,这让许多四川企业家见到了非洲的广阔商机。其中,四川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陈淑蓉是第一次到非洲做生意。
来到南非,大伙才对南非有了全新的认识,气候四季如春、现代化建筑林立,这和他们之前脑海中炎热、贫穷的非洲有太大的差距。陈淑蓉观察到,南非很像一个欧洲国家,因为无论从经济水平、城市面貌、居民购买力等各方面看,南非都比东南亚强,因此市场也相对成熟,中国企业进入这个市场面临的竞争就比较激烈。
陈淑蓉所在的公司在博览会上迎来了很多非洲企业的关注,因为南非汽车拥有量巨大,所以汽车零配件市场是一块金矿。据了解,除了汽车零配件外,机械制造有一定优势的四川有很多产品都有“卖相”,陈淑蓉看好的有烤箱、烤炉、睡袋等户外活动用品,刀具等厨房用品、小机床、量刃具等家庭小工具,以及其他轻工具等等。 目前在南非有50万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涌向这里,都是冲着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而去,比如上海,由政府出面组织企业,参与南非的世界杯场馆建设,“参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很多中国企业,都可以在南非寻找更多商机,因为体育展馆的建设是相通的。”埃塞俄比亚之旅
2005年中国和埃塞俄比亚贸易额达到3.7亿美元周开洪(四川星河建材总经理)
非洲建厂 总统来剪彩他看机会:
建材在非洲供不应求他看风险:多次洽谈合作,都在合同签订的最后一刻出现问题近日,在成都西郊土桥的街道上,一条“欢迎埃塞俄比亚国务部长阿尔卡贝?奥丘贝先生”的横幅尤其显眼,让路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镇怎会迎来外国的政府高官?经过记者调查,原来这还要追溯到6年前本地企业星河建材和非洲的“姻缘”。
非洲建材需求空间大
星河建材在成都小有名气,在国内,他们研发生产的秸秆建材很受欢迎。星河建材总经理周开洪回忆道,6、7年前,当年以埃及为代表的一些非洲国家考察团来到中国,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即如何处置秸秆。当时中国政府向非洲客人热情地介绍了自己处理秸秆的经验,并且安排科技部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推荐挑选企业,开展同非洲的技术合作。这样,拥有自主研发环保建材技术的星河建材跟随科技部第一次来到了金字塔下的埃及。 周开洪说,与埃及的第一次联系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了,但多次洽谈合作,都在合同签订的最后一刻出现问题,“这也是在非洲做生意需要注意的,非洲人的随意性比较强。”虽然和埃及的往来历经坎坷,星河建材却在非洲的另外一个大国--埃塞俄比亚找到了机会。 在几年来和非洲国家的往来中,周开洪发现一个这些国家都同样存在的难题--建材问题。原来,非洲很多国家都经历过战乱和自然灾害,进入新世纪后,各国普遍进入大面积基础建设和房地产投资阶段,但这些国家的建材生产却相对落后,建材需求存在比较大的空间。 “水泥、陶瓷、门窗,大量的建筑材料在非洲供不应求。”周开洪说,星河建材的主打产品就是利用秸秆生产的墙板、环保砖等,而非洲国家各种作物的秸秆资源又相当丰富。于是在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北非国家,由星河建材提供技术设备和厂房建设,3座利用秸秆生产建材的工厂拔地而起,而对方的需求量则是6座工厂。这些工厂,投资最小只要60万美元、大的需要200万美元,很适合非洲国家的现状。 除了技术输出外,成都生意人也打上了基建材料出口的主意,“上周公司才接到了一个90多万美元的出口订单”,不过这只能算建材出口的“小单”,公司大的出口单可以到5、600万美元。目前他们已经和非洲8个国家建立了商业联系。成都商人直接对话国家总统
今年10月,星河建材和埃塞俄比亚国务部长阿尔卡贝?奥丘贝在蓉签署了1亿美元的项目合同。星河建材将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环保砖生产基地,并全面进军非洲市场。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的最大一笔投资。 “这种环保砖成本低、质量好,而且环保,我们就需要这样的砖建设我们的城市。”来到成都的阿尔卡贝兴奋地观看了环保砖的制作过程,甚至客串了一次“制砖工人”,不过这和传统的烧砖完全不一样,只要把各种工业废渣送入粉碎机,按顺序按几个电钮,几分钟后环保砖就出来了。 “因为和埃塞俄比亚的长期合作,我们已和对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周开洪指着一副照片,上面是埃塞俄比亚总统吉尔马为他们投资的厂房剪彩的现场,因为有了这层“直接对话”的关系,星河建材和埃塞俄比亚的商务往来更方便了:比如办签证,只要一个电话,如第二天要从北京出发飞埃塞俄比亚,只要提前一天赶到北京签证即可。 不过,周开洪承认,在非洲做生意也不是稳赚,比如很多人以为非洲物资短缺,什么东西运过去就能大赚。其实现在在非洲做生意的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越来越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日趋激烈,比如服装,以前是印度人做,后来中国人过去后凭借成本优势占据上风。家电等行业也是类似的情况,如果没有一定的资本,一定的当地资源,单纯做外贸的风险还是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