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阳 见习记者 刘丹 “到现在为止,人事权和财权都已经掌握在外方控制下了,运营目前还是由我们这边的一位销售副总裁管理。”一位智联招聘的员工透露。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智联招聘的控股方澳大利亚Seek公司罢免了CEO赵鹏、COO雷卫明、高管陈旭和倪阳平四位管理层。尽管当时还是CEO的赵鹏也曾试图先发制人,但这场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最终仍以投资方董事会的决议告终。 对于当事人CEO赵鹏来讲,这绝对是一场略带讽刺意味的“灾难”:如果说2009年8月突然辞职的前CEO刘浩是因为业绩没有达到投资方的要求,那么赵鹏遭遇的“原罪”也许恰恰是他接掌智联招聘以来的一系列动作让公司实现了盈利。 无论如何,在资本面前,一切“人情”都显得太过苍白。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在巨额融资的浪潮中又以血的教训书写了一段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唏嘘案例。 被套的SEEK 一位智联招聘内部员工透露,投资方就像是来“摘桃”的,而且十分迫切。SEEK公司在投资并控股之后一直没有在实际上掌控这家公司的原因是它还没有实现盈利,外方也知道应该本地化经营管理。 而现在,尽管智联招聘2010年一季度才宣布盈利,但半年以来已经具备了持续盈利的能力,只不过没有那么焦急所以才拖到今年才在账面上实现了盈利。 已经成立了14年的智联招聘实在令它的控股投资方等得太久了。 Seek在2006年10月注资智联招聘的时候只持有该公司24%的股份。在Seek看来,虽然智联招聘不是当时中国网络招聘的市场领导者,但中国市场显然比澳大利亚大多了,另外智联招聘的业务及模式与Seek十分接近,让Seek充满了期待。 然而到了2007年6月30日,智联招聘的网上收入增加了67%,远远超过市场领导者28%的增长,市场份额也有了增长,但它仍然有310万美元的亏损。 到了2008年6月30日,Seek增持智联招聘股份到34.7%的份额,智联招聘的收入也增加到了1223.5万美元,但仍旧亏损623.1万美元。 一年之后的2009年6月底,Seek终于通过不断的吸入股份,达到了持有智联招聘56.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此时智联招聘为Seek集团贡献的收入也达到了3366.5万美元,但亏损也增长到了1725.4万美元。 Seek公司在其2009年财报中阐述,尽管该公司拥有智联56.1%的股份——超过了一半,但股东协议上标明seek不管其财务和运营的政策。 这样不划算的事对Seek来讲显然是不能容忍的。Seek上市公司的压力使它对智联招聘的盈利、上市等预期愈加迫切。 挤出的盈利 智联招聘网站的首页就像一块大大的补丁广告牌,杂乱无章,挤满了各种各样公司的品牌条幅广告。没有人知道这些彼此之间毫不相关的各个公司愿意在这里摆上自己的LOGO,究竟是看中了广告效应,还是来招贤纳士——如果不仔细看,都很难看出这家公司提供的是找工作服务的网站。 这样的首页正是由智联招聘的盈利模式决定的。 这家公司目前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以及给客户提供打包的服务。智联产品发展总监陈宁在提到给客户提供的服务类型中,包括首页上的广告,刊登职位等等一系列服务。 智联招聘广告所依赖的是求职者带来的巨大流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智联招聘的市场费用居高不下——工作几年后的人基本靠熟人推荐来找工作,而招聘网站如果没有广告投放就吸引不了新的求职者,保持不了网站的高流量。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智联招聘的广告投放是中国网络招聘行业里最高的,当然投入越高,收入还不成型,亏损也就越高。 据万瑞数据的监测,智联在互联网上的广告投放在去年10月仅为794天次,而今年6月已达3306天次。比同类网站前程无忧高出了三分之一,是中华英才网的30倍之多而这种盈利模式目前仍然很难改变,智联招聘目前已经拓展到二三线城市,任何收费项目都可能对其用户及流量产生影响。 因此,2009年8月,接替刘浩担任CEO的赵鹏开始自己的内部控制盈利之战。盈利的重担直接压在了销售团队身上。 在他看来智联招聘亏损居高不下、盈利水平极低的原因是管理出现了问题——人力资源消耗过大使得企业陷入了高消耗、高增长、高亏损的怪圈。 上述知情者透露,赵鹏上任后实行了一系列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例如提高KPI(绩效考核),对其销售团队进行所谓的销售进程管理,对25个分公司约1600名销售人员进行严格的时间和绩效管理,试图从每一位员工不断加快的工作效率中挤出效益。他还对其客户资源进行配置,形成以客户资源或市场为导向的销售模式。甚至还曾计划要在年底把目前2000人左右的市场销售队伍扩充到3000人。 不过这样的做法也引得一些员工不适应。对他们来讲,在智联招聘工作的日子越来越不舒服:销售任务大约每年至少要增长10%,压力很大。此外,公司里每天打电话超过40秒钟的就需要录音。他们被要求以更高的效率来完成工作,以便获得更大的收入。 以前很多置换广告的客户现在也不能再做了,他们惯常换的那些广告位都要拿去买给那些愿意向智联招聘付费的公司。此外现在合同也更加不好签了,公司规定更多的流程环节,以至于为了那些步骤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智联招聘的广告销售人员则已经开始在私下寻找新的工作。毕竟,公司现在几乎所有的目标就是做收入——尽管这家公司在2010年第一季度才刚刚扭亏为盈,但上市的包袱已经压得几乎所有人都沉重地无法呼吸而且要小跑起来。 接管公司 一位接近智联招聘的分析师称,投资方上市的目标使他们对智联招聘的用户数和销售额收入极其看重。但是作为智联招聘的管理团队,以CEO赵鹏为首的管理层却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而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做服务上。他们试图改变此前靠高广告投入带来高流量,再凭借高流量来换广告的套路。这种对公司长期和短期的不同目标导致了经营策略上的分歧。 “但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双方发生这样的分歧,那不是根本矛盾,因为此前的高管都是拿期权,他们也想上市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应该只是通过协商解决,而不会是以这么激烈的方式了,因为毕竟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该知情者称,还是投资方要急于进来拿到公司的控制权,接管公司。 在他看来,其实外方对中国的事情不太了解。外方认为很多事情在中国靠体系、制度、流程来管就可以,不需要依靠人的因素。但其实在中国很多事情还是看在人情里面的。中方的管理层主要以人为本,而外方则是以制度为本。因此在一些经营策略、经营方法上之前就发生了一些分歧。导致事情发展到今天,已经是这种分歧无法调和了。 该人士称,在智联招聘还没有实现盈利的时候,双方都还在努力,也在看公司的发展。现在盈利了,外方就认为公司基本上已经可以了,人的因素可以忽略掉了,靠制度、靠模式就已经可以保持智联招聘的增长了,因此就要插进来,便与中方有了冲突。 但在这个时候,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由于在过去的发展中对资本的需求导致他们出让了过多的股份,已经失去了在董事会里面的话语权,控股56.1%的SEEK公司如愿以偿。 “这就好比自己做了一个香饽饽,做好了,却发现不是自己的了。”上述人士称,国内的很多公司创业者丧失公司的控制权,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 此次被迫离开智联的高管陈旭在该公司工作10年,他表示对智联招聘还有感情,现在眼看自己为之付出多年心血的公司品牌已经受到伤害,不愿再说。前CEO赵鹏和CTO余用彤的手机则一直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