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理论看中国发展 现代流通发展的理论内涵



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多维化、物流主体化大流通的形成,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形成现代经济中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轮子的基本动因。把握当代流通发展的理论内涵,认识流通概念的内涵发生的革命性变化,才能保持推进现代流通的清晰思路。

    现代流通是囊括有形与无形要素禀赋的全要素流通

    进入流通的要素禀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流通中的要素禀赋以有形的、刚性的、有物质载体的形态为主,如以有形商品、有形货币、有形资本、有形资产的流通为主。现在更多无形的、柔性的、没有物质形态的、更高级的要素禀赋进入了流通,如无形商品、无形货币、无形资本、无形资产等进入流通。在商品流通中,原来以实物流转为主体的商流分流为商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等,分流为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在产权交易中,原来交易中固态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分流为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和可分割、可交易、可流动的以无形形态存在的无形资产。原来以产业资本为基本形态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分流为产业资本的流通、商业资本的流通、货币资本的流通、金融资本的流通,或分流为有形资本的流通、无形资本的流通或虚拟资本的流通。原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媒介——货币,分流为与金银保持一定比价的有形货币和代表信用关系的无形货币。原来以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度量的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分流为可以以此度量的和难以以此度量的人力资本和创造价值,劳动力体力支付在被使用过程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脑力和智能的支付在被使用过程中发挥的效力越来越大。以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为例,目前国际大企业这二者间的比例已经达到12或者13。根据国际合作发展组织的测算,美国1995年1/3企业的无形资产比例在50%~60%。无形资产的比重在企业产权交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现代化理论看中国发展 现代流通发展的理论内涵
  现代流通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全开放流通

  当代流通已经跨越了国界,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具有世界性。如果说过去流通受容量和密度、规模和速度的限制,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那么当代流通通过高科技、高智能和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把几乎所有国家的分工和交易都纳入国际化大流通的轨道。生产的社会化、需求与消费的社会化、服务的社会化、资本的社会化、信息的社会化,可以说进入流通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载体,都变得越来越社会化了,流通的社会化是所有进入流通的要素禀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资本的流通、货币的流通、劳动力的流通、商品的流通、产权的流通都已实现或正在实现国际化,特别是由生产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发展成的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更引起了流通的量变和质变,如果说以前的流通主要局限于国际范围内的商品流通,那么社会化大流通的国际化发展,则把世界范围的全部流通物囊括在其中。世界经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越来越呈现出整体化、融合化的特征,流通的国际化正是现代流通跨国界拓展过程在空间范围的展现,人类世界发生着更加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化变化。

  信息进入流通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黏合剂,这是当代流通最显著的特征。流通的本质是开放,是运动,是不断地在流通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当代流通中,既有实物形态的物质替换和流动,又有以无形为特征的能量释放和组合,还有信息的生产与传输,信息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使流通成了一个开放的非线性、非单一性、非均衡性的多维化、混沌化和网络化的崭新体系。从绝对意义上讲,流通是没有边界的,流通所能到达的边界是不确定的,是无形的,如果没有人为的交易障碍,如闭关锁国政策、禁运、经济制裁或关税壁垒等,如果流通的自然屏障已无法发挥作用,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如果高科技使商品自然属性的缺点得以克服,保鲜、冷藏、防震等技术完备,那么流通所能达到的边界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或企业的流通能力。

  现代流通是涵盖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流通

  工业化初、中期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对独立的形态逐渐隐退,其边界益愈模糊。由于进入流通的要素禀赋、特别是以无形为特征的流通物的迅速扩张,使流通的规模空前膨胀,以至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日益融合,社会的分工和交易都被流通的“囊袋”所吞食。生产是流通中的生产,更多的产品无法在一个国度、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或一个工序完成;分工是流通中的分工,社会化的流通把各个“部件”配置在所能发挥效用的地方;交易是流通中的交易,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要素禀赋,其交换价值的实现必然伴随着自身的流动;消费是流通中的消费,消费的施动者就是流通中劳动力所有者、资本所有者或企业家等以人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的有生命、有思想的生灵。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混沌状态的社会化大流通确实呈现出无规律的规律、不明晰的明晰,不仅流通一般与社会化大流通的边际界线很难划清,也很难确定互为交叉迭合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后工业经济等的边际界线。不仅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边际界线很难划清,也很难区别正在加速分流的各种流通中要素禀赋物的边际界线。原来意义上的空间充斥着密布的信息网络,铺设着人们难以看到的“信息高速公路”,更多的交易活动借助因特网瞬间完成,空间成了流通无限膨胀的新领域。非但如此,我们感受到的流通的现在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现在,而成了若干体现流通过去的时间反演,现在得到的信息正好反映着过去,而将来得到的信息则刚好反映着现在,正如布罗代尔所说“如果说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它超越其空间,是否可以说其它集合也同样如此?所有集合全都吞食空间,尽力扩张,画出一层又一层的屠能式圆圈。”(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第3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会化大流通这个“屠能式圆圈”,成了所有要素集合的集合,形成了一幅蔚为壮观、千姿百态的“流通景观”。

  现代流通是以消费需求为周而复始起点的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的流通

    传统的计划经济把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认为生产是起点,是起决定作用的,而消费则是终点,是受生产支配的。在这种体制下,各种要素禀赋都是凝固的,不流动的,刚性的,整个经济状态是短缺经济,必须拿短线产品来平衡社会关系。在这种体制下的流通是以生产为起点的分配过程。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流通刚好把经济运行的起点颠倒过来,消费需求是经济运行的起点,消费决定生产,决定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市场有多少消费需求就生产多少商品,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周而复始的起点。如何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崭新的消费需求,成了市场经济运行经久不竭的活力,也是现代流通周而复始的起点。围绕市场消费需求所进行的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就是社会化大流通的过程。现代流通之所以成为引导生产、引导消费、引导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道理就在于此。市场经济越发达,流通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转轨快,实质上是由于流通生产力率先发展,在开拓国际市场中起到了先导或导向作用,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调整,由此构成了国家持续增长的竞争力。只有充分认识并懂得现代流通,才能根本转变整个经济运行的方式,使经济运行的质量迅速提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12015.html

更多阅读

让两会成为助推发展的 建设质量强市 助推跨越发展

     ——访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伯前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标志。福建省泉州市历来十分重视质量建设,致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先后出台实施企业上

易才集团李浩:从中美对比看中国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可行性

     在前不久由人社部主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易才集团创始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浩作为人力资源外包行业唯一的受邀企业家出席了此次国家级论坛。其论文《创新创业人才在地区培养机制探索与易才实践》获得了此次

会展产业: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全新拓展

  在当前关于会展经济的研究中,对会展产业形态的研究明显不足。很多研究者把“会展”和“会展业”当作两个等同的概念来使用,而事实上这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就好像“物流”和“物流业”一样,商品的物理性流动古已有之,但物流产业

韩国看中国发展 从便利店看中国发展

  近日收到同济大学一名在读研究生的邮件,他问我:大型超市与百货公司等业态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发展得都不错,惟独便利店外资在大陆屡屡受挫,在零售本土化过程中,究竟什么是“中国市场条件”,在这个条件中的哪些方面影响了外资的发挥? 

声明:《现代化理论看中国发展 现代流通发展的理论内涵》为网友綠色的小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