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厦独特经营模式的形成,给我们不少启发,这种模式未来出路如何,值得业界和政府研究。
中小企出口集散地
重庆大厦位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南,是一栋典型的旧式商住大厦。每天都有很多来自印巴及中东等发展中国家水客在重庆大厦进出,购买本港中小型企业的一些廉价产品如手表、电器等。他们每隔一至两个月来重庆大厦入货一次,每次购物量约2至3万美金,由自携及随身托运方式带回国内出售,循****形式运入境。
据了解,由于印巴、中东、非洲以至东欧等国外汇管制严厉,进出口贸易渠道不畅,市场对香港及内地的各类中低档日用消费品需求殷切,导致当地不少水客做‘空中飞人’往返购物运载,小本经营。长久以往,已经成为香港产品外销的一个重要出路。近年来,这种模式更已扩展到内地不少地方。
重庆大厦这种特殊模式的出现,很值得人们三思。首先,是重庆大厦位于尖沙咀闹市区,交通方便,人员流动量大,货物、消费、运输方便。二是重庆大厦内各类本港小商品种类齐全,成行成市,不少店铺实际已成为香港中小型厂家的产品陈列室和展销中心,容易吸引世界各地的水客、游客来此洽谈购物。三是重庆大厦为综合型商住大厦,租金低廉,大厦内产品种类繁多、集中,交通及信息等环境理想,遂成为本港产品一个理想的集散地。这种模式可否在香港其他地方普及,对未来本港产品出口有多大帮助,实在值得业界研究。
值得指出的是,传统大宗出口贸易近年一直蓬勃增长的中国内地,近年也开始借鉴重庆大厦模式,吸引了大批印巴、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小商人前往光顾。这在内地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小商品专业集贸市场’的形成和壮大。
内地小商品集市发展
近年来,由于内地对外开放加快,对很多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放松,吸引了不少这些国家的游客和水客来购物(顺便旅游观光)。目前,广州、深圳、浙江、江苏及沿海一些城市,都有不少这类成行成市的小商贩集市,‘家电城’、‘钟表城’,‘服装城’、‘家俬城’到处都可以看到。有些小商品市场规模之大,更是令人吃惊。如浙江的‘义岛小商品城’,方圆十几公里,汇集了超过数十万家小商品店铺,每天进出的客人超过一百万人。又如广东顺德的‘家俬一条街’,十几公里,店铺一间接一间,不仅集中了全国的各类家俬厂家在此设点,连不少海外家俬品牌也已入驻。目前,顺德的家俬集散市场不仅成为广东城乡居民的主要家俬购置地,也成为港澳以至内地边远省市不少客商光顾地。相形之下,重庆大厦因近年租金等费用上升,小商品集市模式已渐式微,不少重庆大厦的常客正逐渐转移到内地的小商品集市入货。
港府应有所作为
香港的展览业早已居世界水平,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香港的各类专业大型展览每年只能办一两次,无法形成长期性、综合性、小商品性的集市。而这种集市模式恰恰是本港中小型企业最需要的。世界不少大型的零售商如Wal Mart,尽管也常年在香港落单订货,但一般是每年一至两次,虽然量大,但是全数在内地生产,出口也多在盐田、蛇口等内地港口,对香港的就业环境未见有很大贡献。相反,像重庆大厦这种小商品集市模式,由于交易频繁,流通量大,品种多,对香港中小型企业的贡献却无可估量。香港特区政府应审时度势,充分研究如何发挥本港现有的条件,把成功的小商品集市模式发扬光大,以此带旺本港的工商、零售、旅游等行业,也吸引更多人士创业,纾缓本港的失业问题,为中小型企业发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