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客流5万人次,节假日更至12万人次,每年营业额达四五个亿,上缴税收2000多万。”这是襄阳路市场关闭前的一组数据。7月29日晚,记者造访了关闭已1个月的襄阳路市场。
没找到合适铺面的业主继续在附近谋生,在南昌路、陕西路一带的民房里出现了临时搭建的铺面。“我们准备下个月搬到龙华,如果那边生意好的话。”在一位项姓女士的带领下,记者穿过陕西北路,拐进百盛百货大厅,穿过淮海路,兜兜转转之后进了一户民宅。这间有着三楼店面的普通民房,据说是他们搬离襄阳路市场之后的“暂时营业点”。在昏暗的走道处坐着三四个营业员,在一楼房间里有数个外国人和两三个上海本地人。“三四年前,十几平方米的月租金不过几百元,后来涨到七八千元。”据透露,他们租下来的三层每月租金达到10000元左右。“不过,与襄阳路市场几十万元的年租金比起来,便宜多了。”这些原先当做仓库的房子现在成了对外营业处,狭窄的楼梯陆续有客人上下。 尽管襄阳路市场关闭了,但仍有部分不知情的游客慕名而来,其中外国游客也不在少数。当他们得知市场已经关闭后,为了不空手而回,就会跟着去民宅里买东西。“这些都是原来库存的货,为稳妥起见,我们已不再进新款的货。”项女士介绍,他们现在做的大部分还是外国人的生意,在襄阳路市场没拆时,他们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10万元以上。“现在不行了,今天只卖出了五六个包,来这儿的客人购买能力没以前强。”为了尽快清货,“原先300元的包,其他的店主200元就能卖了”。像项女士这样的商家就只能依靠亲戚朋友支撑,把库存消化之后再找机会。“如果上海没有合适的店面,我们可能去南京发展。” 随着襄阳路市场的撤出,附近支马路上的商家们也开始分流。“老外现在都到七浦路去了,每天的营业额不到以前的一半,而租金却居高不下。”原先在南昌路上经营女装的阿友7月下旬结束租约,在襄阳路市场兴旺时,庞大的客流带动了附近的生意。在襄阳路市场关闭后,像阿友这样长期“沾光”的商家们也不得不有新的打算。“以前,单襄阳路过来的生意就占70,我在4月份就有打算结束生意。”阿友透露,目前正在观望,可能会在附近继续老行当,也有可能从此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