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 韩国百货店业态生命周期分析



 摘 要: 韩国百货店是在政治剧烈变革、经济不断增长、城市不断发展这一背景下产生并成长起来的。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和以首尔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情况,韩国战后百货店的历史可分三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变革期。目前韩国百货店正在经历着结构改革,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百货店,生命周期,零售业,流通产业,结构改革 

 

 

  韩国百货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5年以经营妇女用品和日用杂货为主的日资“三井中商店”在大邱开张;1906年日资“三越和服店京城办事处”在韩国成立;不过韩国真正的现代百货店是1930年开业的日本三越百货公司所属的首尔分店(现为新世界百货店)。韩国最早的民族百货店是分别于1931年和1938年开设的和信百货店和美都波百货店(前身是日资店铺“丁子屋”)。1932年和信收购了民族百货店“东亚”,成为韩国首个多店铺经营的百货公司。

  

  1990年之前,韩国对零售业一直不太关注。零售业是极端的二元结构,一端是为数不多的百货店,一端是为数众多的中小零售店,百货店基本上集中于首尔。在首尔以外的三大都市中,釜山没有百货店,大邱也只有大邸和东亚两家。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新世界、乐天、美都波被称为三大百货店。

  依照韩国1977年制定的“流通产业发展法”,百货店被定义为“在单一资本直接经营的,具备现代销售设备和便利设施,为顾客提供各种商品,面积在4000m2以上的店铺”。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和以首尔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情况,笔者把韩国战后百货店的历史分三个阶段来考察:导入期、成长期、变革期。

  

  一、导入期(1960-1979)

  

  在经历二次大战和战后的混乱期,以及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后,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政权,韩国经济逐步复苏,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发展5年计划,开始推进工业化进程。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培育国防产业的同时,也谋求钢铁、造船、石化等重化学工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韩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以年均30%的速度上涨,消费者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人均GNP从1962年的处于最贫困国家水平的82美元,到1977年已突破1 000 美元,韩国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高增长被称为“汉江奇迹”。

  韩国单一资本经营式百货店的复兴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三星收购原三越首尔分店、加入百货店业之后。此后,“新世界百货店”成为韩国流通业的中坚。三星一改过去柜台出租式经营模式,逐渐扩大由新世界百货店直接经营的面积,直营卖场比例持续攀升,1963年为12%,1964年为23%,1965年为38.5%,1966年为50%,1969年达到85%。

  继新世界之后,美都波、cosmos、和信、欣欣等百货店也以新的经营模式登场。1973年以美都波收购时代百货店为契机,百货店间的竞争日益激烈,1979年乐天购物中心开设了乐天百货店,以豪华的装修,最前卫的商品,涵盖衣、食、住等更宽泛的商品组合,成为韩国商业的一大亮点。这一时期大型建设公司-韩阳在汝矣岛建设了复合型公寓,开设了汝矣岛购物中心,加入流通业,1979年在江南开设了韩阳购物中心(现为盖乐利百货店)。

  伴随产业化的进步,韩国的城市化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城市从1960年的27个增加到1970年的32个,1980年达到40个,城市化比率也有明显上升,依次分别为28.0%、41.1%、57.3%。城市化的发展及城市交通体系的完备,使韩国百货店从导入期迎来了成长期。

  

  二、成长期(1980-1996)

  

  1979年后韩国经济遭遇沉重打击。全斗焕政权(1980-1988)时期,变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为民间主导型经济体制,并陆续推出一系列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如放宽直接投资的限制、允许设立外资银行等。1980年制定了“关于垄断规制及公平交易的法律”(即公平交易法),1986年为了应对财阀问题修改了公平交易法。1986年以后由于出口形势好转,设备投资趋于活跃,个人消费也在扩大,汉城奥运会(1988)特需增长等因素,内外需求均得到恢复,1986-1988年实际GNP增长达到两位数。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韩国经济经历了“不动产泡沫”,基本陷于封闭状态,但在1993年首次以平民政权登上政治舞台的金泳三的领导下,因20世纪出口扩大,自1994年韩国经济再次进入经济高增长。

  到了20世纪80年代,韩国大都市圈的住宅严重不足,新市区政策得到了积极推进。首尔首先在郊外“绿化区”内侧的上溪洞和木洞建设了新市区。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绿化区”外侧的盆唐、一山、坪村、山本、中洞也被利用起来。韩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人口也向都市集中,尤其是首都圈,人口集中现象非常显著。占全国土地面积0.6%的首尔住有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以首尔为中心方圆100公里的首都圈虽面积不及国土的11.8%,但拥有全国人口的45.5%。

  一般认为韩国真正进入罗斯托(Rostow)所说的“高度大众消费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韩国百货店迅速增长,成为流通业的主角,以往集中于首尔的大型百货店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如进入江南地区和地方城市开店、通过与海外百货店合作引进其先进的经营方法、海外品牌的输入等。尽管一些不动产公司经营的百货店倒闭了,但1980-1983年,新世界、乐天、美都波三大百货店仍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这一时期被称为“平稳的成长期”。1984-1987年,建设公司和不动产公司积极参与百货店事业。建设公司投资的店铺有现代百货店(1985)、livedoor百货店(1986)等,不动产公司投资新开的店铺有永丰百货店(1983)、汝矣岛百货店(1983)、Universe百货店(1984)、crystal百货店(1985)、palace百货店(1985)等。这一时期的韩国企业由于不具备百货店的建设技术和运营诀窍,除乐天购物以外多数企业都与日本百货店进行了技术合作。如1982-1989年,新世界接受了三越的全面技术指导;1984-1985年,现代在总店建设和公司提升方面接受了大丸的的援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外转移,以及公路网与地铁网更加完备,首尔商圈不断扩大和分化,以市中心为核心的百货店开始在次中心区开店。1988-1992年可以说是百货店热的时代。1988年以奥运为契机,百货店掀起了大型化、充实便利设施、积极开分店的高潮。“乐天购物中心”配合奥运会的召开,增设了“乐天世界”室内娱乐设施,新开了2号店--蚕室店。“乐天购物中心”是以乐天百货店为核心店、由购物摩尔--专门店街和综合量贩店构成的超大型购物中心。同年,现代百货店的贸易中心店、1989年sampoong百货店、1991年乐天的永登浦店、1992年美都波的上溪店相继开业。

  与此同时,首尔以外地区的百货店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大邱的大邱百货店(1969年创立)、东亚百货店(1972年创立)在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成长。此外,1989年朝阳流通集团在首尔火车站开店以来,进一步增加了在主要火车站的百货店。最早的火车站大厦型百货店是仁川百货店(1980年开业),乐天购物1991年在永登浦站开了第一家店后,发展较为顺利,1994年和2003年又分别在清凉里和大邱站开了分店。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是百货店的鼎盛时期,年销售额增长率在30%-40%,前三家百货店均从首尔向地方辐射分店,百货店企业达到38家。

  

  三、变革期(1997年以后)

  

  金泳三执政后实施了政府与财阀紧密结合的经济结构,继续推进面向OECD(经济合作开发组织)成员的资本交易自由化,这使一直奉行扩大至上主义的韩国经济所蕴涵的矛盾一下子浮出水面,韩国经济陷入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受此影响韩币也大幅下滑,外国投资家纷纷抛售股票,外汇储备金锐减和利率暴涨两因素的叠加效应,一时间“韩国抛售”的势头不可收拾,最终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支援。

 产品生命周期 韩国百货店业态生命周期分析
  在空前的经济危机中登场的金大中政权在接受来自IMF的550亿美元金融援助的同时,大刀阔斧地推进了结构改革,如金融机构的正常化、不良企业的整顿和企业管理与财务结构的改善、公营企业的经营革新与民营化推进、依法解决劳资问题。这当中最重视的就是金融结构改革,带来了经济景气的“V字型恢复”。原来普遍认为韩国经济要恢复到当初水平需要3年以上时间,不料1999年经济增长率转为正值,超过了10%,困绕前政权的经常收支也由逆差转为顺差。据统计,韩国人均GNP1995年就突破了1万美元,1998年回落到6823美元,但到2000年又恢复到1万美元左右,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12646和14162美元。

  2000年以后,首尔、釜山、大邱等很多城市的人口继续增加,大型百货店到地方开店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以销售额第一自居的乐天百货店到2005年末店铺数达22家,完成在全部六大城市的开店计划。此外,乐天1999年和2000年还分别收购了盆唐(首尔郊外的新城)的两家百货店。1997年金融危机后,乐天没有收缩市场,而是继续走扩张路线。

  新世界百货店是韩国现代百货店的先驱,也是首个进军海外市场和率先采取直营体制、信用卡系统的韩国百货店。1996年在上海开店。1998年在本土共有6家店铺,其中4家在首尔市内,它们是总店、永登浦店、弥阿店、钟路店,另2家在光州和仁川。不久钟路店撤出,2000年江南店和马山店开张,现有店铺7家。1997年销售额次于乐天,居百货店业第二位,基本上以高收入阶层为对象,追求高档化路线,后因投资集中于折扣店(E mart)事业,现居于业界第三位。新世界在规模上不敌乐天和现代,它主要通过商品配备和服务来制造差异与其抗衡,它在弥阿、光州和仁川的地方分店采取了本地化战略。

  新世界收购了与总店相邻的土地,建起了卖场面积为13000坪的新馆(2005年8月开业)、旧馆正在改成高级品牌店,2007年末完工。另一方面乐天也将原美都波百货店改换成面向青年人的时尚专门店,已经开业,还将紧邻的原汉比特银行大厦改成高级专门店。比邻的新世界与乐天两百货店均充实了高级品牌商品,瞄准青年人为目标顾客,展开了百货店的“首尔争夺战”。

  韩国百货店协会于1983年12月成立,截止2005年2月共有12家公司(9家在首尔,3家在地方)、86家店铺加盟。

  综上所述,韩国百货店是在政治剧烈变革、经济不断增长、城市不断发展这一背景下产生并成长起来的。目前韩国百货店正在经历着结构改革,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11613.html

更多阅读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

企业不能期望产品永远畅销,因为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和获利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了产品的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就象生物的生命历程一样,所以称之为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办法本办法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制定的。旨在更好地进行产品规划阶段的前端计划、市场推广阶段的全程拉动和全面销售阶段的政策引导。与此同时,做好费用控制和产出预算,力争实现每一个产品项目的经营性收益最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ppt 从客户生命周期看电信行业的营销策略

我国加入WTO后,电信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电信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要结合电信企业客户生命周期的特点,制定营销策略组合,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获取阶段的营销策略市场营销“五要素”在获取阶段的策略如下:1.市场细

声明:《产品生命周期 韩国百货店业态生命周期分析》为网友长恨春归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