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德mall几点开门 Mall热背后的几点冷思考
业界分析:Mall热背后的几点冷思考 曾几何时,Mall在中国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上探讨的事物,但最近两年来,这个事物被各地的地产商们以惊人的速度推到了普通大众的面前,但似乎大众对这种庞然大物拥有的仅仅是好奇,而没有留恋的情感,开业参观一次之后,就很少再现他们的身影了。难道Mall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吗,还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已建和在建的Mall实在太多了,有玩概念的,有真枪实弹真干的,玩概念的暂且不去谈论,我们先看看真枪实弹的这些Mall。东莞的华南Mall、上海的正大广场、北京的金源mall,可能说它们是失败的项目还真有点为时过早,但至少它们不属于成功的一类。在这些Mall代表的现状的背后,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下我国Mall的何去何从的大方向了。 首先,Mall应该由谁去投资。现在的情况是都是由一些地产商投资,这些地产商实力高低不齐,即使实力不济的中小地产商也把Mall视为一条高回报的道路,见着别人的成功而眼红,于是大小地产商们都在当地政府政绩工程的心态下、本地银行贷款轻松到手的环境下,将很多Mall哗哗的开工了。在这里,当地政府的角色不容忽视,它已经深度介入了项目运作的每个过程中,但是项目最终的成败对当地政府是没有多少硬约束的,一个Mall好坏都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显现,这几年中,这个Mall就是政绩,至于几年之后的情况,那是下一任为政者考虑的事情了。地产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主要靠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赌一把,成功了是自己高额回报,不成功那是债权人银行的坏帐。于是很多二线城市,甚至地级市,在自己的人均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撑Mall的条件下,盲目上马Mall,用银行的钱和未来的趋势赌一把,勇气可嘉,理智不足。有些地产商以中国现有的Mall由产业基金支撑不现实为由,不得不银行贷款。中国没有成熟的房地产基金,而具备条件的Mall还是要建的,因此在融资上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方式,但是,笔者认为在我国,这些大型项目不能靠债务资金来支撑,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很不规范,债务资金不能给地产商有效的约束,地产商的扩张冲动和专业性不足会给债权人带来很大的风险,而回报却是不对称的。因此,中国的Mall的建设主要还要靠地产商自己的权益资金,这是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但很有效,把很多实力不济的地产商排除出造Mall的行列也符合我国目前需要的大型Mall并不多的状况,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对Mall项目的资本结构应有个规定,防止空手套白狼的小地产商的出现。至于一些比较成熟的大型Mall项目,如果一个地产商自有资金不足或者单独开发风险较大,可以邀请其他地产商的加盟,总之,自有资金的底线不能破,不能过多的依靠银行贷款。 确定开发商自有资金的比例规定,对Mall项目的开发才会回归理智,开发者才会花些更多的时间对项目的前期进行市场调研和策划分析,把业态规划好,把主力店、品牌店等谈定下来,尽力把项目的风险降低,毕竟一旦项目失败损失的是自己的钱,而不是债权人的。Mall建成之后,还贷的压力也小,不容易造成急于出售商铺而失败的情况。 其次,Mall应该建在哪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Mall需要人均收入3000美元以上才能支撑,这样,我们适合建Mall的城市实在不多,仅仅一线城市可以满足,但是考虑到购买力平价,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下,这个范围可以适当的放宽。此外,我国的另一个现实是贫富分化较大,基尼系数比较高,因此,这个范围还得再收缩一下。总之,我国适合建Mall的城市不多,要一时一地的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而上。具体到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建Mall的城市时,也要充分的考虑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建Mall在一个城市选址时,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在确定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可以支撑Mall的前提下,Mall的具体选址一定要首先考虑交通。之所以首先考虑交通,是因为我国的城市交通状况普遍不理想。Mall的商圈很大,交通对其影响特别大,鉴于我国的私家车还比较少,因此,这里的交通可以更多的考虑公共交通。那些交通地段不好的Mall说自己周围的社区有多少多少万人,足以支撑的说法有点自欺欺人。中国生活区和商业区混合,很多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可以靠就近的夫妻店、便利店、标超等满足,谁会天天有时间逛一次自家附近的Mall呢?即使有,也是只看不买的没有有效需求的看客。其次,中国的Mall适不适合建在郊区,其实,在中国老百姓出门主要还是依靠公共交通的情况下,建在郊区的Mall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未来的发展上,这对于没有足够耐心、对投资回报期要求比较短的开发商是不适合的。如果放在市区,则要考虑Mall和周围的百货以及一些娱乐设施的更为直接的竞争关系了,在我国目前品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并且开发比较早的百货一般有比较成熟的商圈,这种竞争更为激烈,Mall的风险更大。欧洲的Mall是在改造市区过程中发展的,东南亚的Mall是将单独的百货搬入到Mall中,并且它们的品牌资源丰富,可以展开错位经营,因此,Mall和百货的竞争不是十分的激烈。中国的百货这两年整体效益在走下坡路,各种恶性促销手段已经层出不穷,事实证明,百货业的调整是必要的,一是走美国的专业百货的道路,二是像东南亚国家将百货放入Mall中。因此,市区的Mall要考虑整合现有的百货资源,一为自己增强实力,一为减少竞争对手。如果不能有效整合附近的百货以及娱乐资源,Mall最好分期建设,不但自己的资金、管理要求低,同时也给市场一个接受消化的过程,风险小一些。 再次,Mall应该由谁去经营,国内目前的Mall要不纯粹没有统一经营这个概念,要不形同虚设,实际上,Mall的统一经营很关键,前期建设Mall的投资的收回完全依托后期mall的有效经营。但是现在国内既没有成熟的经营Mall的管理团队,开发商对经营也不重视,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但离成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Mall的策划、开发、经营是一个一条龙式的环环相扣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各自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国内现在还没有哪家企业像SM集团那样可以完全自己操作。因此,企业要对自身的资源有个清楚的了解,能够做那个环节,不能做那个环节,不能蛇吞象似的企图把所有环节都自己包办了,当出现问题时,又病急乱投医,慌乱找一些不具备资格的小公司接手。像北京金源Mall便是如此,笔者曾经见到一家商业企业租下几千平方米的面积,然后以自己公司名义再次租出,试问,暂且不论商家入驻以后对整个Mall统一管理,就是事前规划好的业态分布也是荡然无存,这样下去,Mall 的经营如何能够成功呢?除了像SM集团连锁化经营Mall之外,还有很多道路可以走,市场可以培育一批成熟的Mall策划和经营管理公司,并且在Mall建设的前期就和开发商一起投入到项目中去,负责Mall的调研、策划和招商,待项目建成之后,由这些公司统一经营Mall,开发商则退出Mall的经营管理,分享Mall的投资回报。 纵观国内的Mall的失败案例,国内对Mall的认识和把握不足是原因其一之外,另一个根本的原因便是资金结构的问题,其它的问题都是它的表象,债务资金的约束不足造就了造Mall的冲动,忽视了前期的调研、策划以抢时间,形成了后期的资金成本压力所以出售商铺等一系列问题。投机心态太重,是我国Mall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症结。
更多阅读
武汉食记 海底捞火锅(凯德广场店) 青岛凯德mall海底捞
武汉的海底捞算一算也开了差不多三个月多月了,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一间的缘故,一直都是呈现很火爆的状态.. 现场排队久就算了, 期间网上想订位一周内都是满的状态..加上因为在南京吃过了, 所以一直没有去躬逢其盛 呵呵~不过还是想去试
马拉松热背后的冷思考 “关店潮”背后的思考
2013年,偶闻某品牌实体店的关门,笔者会晒然一笑。优胜劣汰,本是市场的基本原则,正常!2014年以来,逆天的关店消息不时冲击笔者本已疲乏的视觉,那麻痹的神经被再次惊醒。百度搜索“关店”,竟然消息如海般的涌来,俨然是一种潮流——关店潮。这
留守儿童性侵背后 透视农业热背后的四道坎儿
近几年,也许是其它行业的钱实在难赚了,不断有大量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从丁垒养猪,到联想第一个种植项目蓝莓在青岛开花结果;从汇源的朱新礼由果农兼做菜农在北京郊区开始有机事业,到万达的王健林斥资数亿在延庆种菜,以及武钢也声称要养猪…
茅台酱香型白酒价格 “茅台狂 酱香热”背后的隐忧
由于酱酒工艺独特,具备绿色健康特质,契合了当代消费的理念,再加上与生俱来的高端形象以及产品带来的高利润诱惑,近几年来,酱酒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今天,行业出现酱酒热是市场必然,在引来各路资本纷纷入驻的同时,是否也预示着酱酒
万科里享家升值怎么样 被逼延缓开发 凯德坐享资产升值
自2010年2月,凯德置地150亿整体收购董建华家族旗下东方海外的7个项目,在上海中山公园板块黄金地段获得了一个商办项目后,2010年12月,同一体系内的嘉茂信托从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 )手中收购了卢湾区马当路与徐家汇路交界处项目的2/3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