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之前,有人开玩笑说,处在中原的河南,既非东南沿海,又不在西部大开发区域,更与后来的东北振兴挨不着边,可谓不着“南北”,不在“东西”。 然而正是不着南北、不在东西的河南,近几年来,由于大力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引西进”战略,凭借着北依京津,南连江汉湖广,西牵关中千里沃野,东接江浙沪经济龙头的区位优势,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沿着崛起之路前行…… 东南孔雀飞河南 “东引”发挥了河南区位、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吸引了东部的产业、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和机制,推动了我省产业改组、改造和升级。 在过去的6年中,上海和广东是我省“东引”的重头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年底,豫沪双方共签订合作项目232个,资金总额209.35亿元,其中上海投资142.35亿元。豫粤双方共签订合作项目182个,资金总额149.5613亿元,其中广东投资124.1913亿元。 在郑州,上海联华“注资”河南商界大鳄金博大,打造郑州世纪联华购物中心;在商丘,上海冠生园益民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与科迪集团联手,合作生产速冻食品。如今不仅市一级的城市,即使在县级城市里,来自东南沿海省份的“淘金者”也多了起来:在固始,上海邮通设备公司投资2430万元,与固始县合作进行网络设备购置融资项目。 上海、广东与河南的合作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河南的粮食、煤炭、铝等资源支援了广东建设,而河南省面向广东的劳务输出与人才交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原则。 河南的“西进运动” “西进”加强了我省与西部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开拓了中西部市场,提高了我省投资类产品在西部市场的占有份额。 新疆是河南省在西部的重点合作对象,自1999年以来,我省已连续在新疆举办了两届河南产品(乌鲁木齐)展销会,4次组成河南省代表团参加“乌洽会”,参展企业3000多家,参展产品几千种,共实现贸易成交额323.16亿元,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60个,金额47.77亿元。 郑州宇通客车集团在成功并购了重庆客车厂之后,又斥资3600万元完成了对甘肃驼铃客车厂的联合并购。在西北5省区,宇通已占其客车市场近70%的份额。此外,新飞冰箱、双汇火腿、思念水饺、白象面粉等也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随着河南企业大举“西进”,各类河南名优产品开始为河南制造“正名”,来自河南的汽车、冰箱、冷藏车、电器电缆、食品饮料、面粉大米等,在西部已逐步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正视存在的不足
![什么东西最吸引小孩子 “东引西进”带来了什么?](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270350446404.jpeg)
“东引西进”路上也凸现了我们的不足:发展不够平衡、思想不够解放、开放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大、投资环境还不够宽松。 “正视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在中部崛起中,河南要崛起,其他省份也要崛起,湖北武汉、湖南长沙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吸引外资,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河南的区位、市场、劳动力等优势,扬长避短吸引外资,是在“东引”的过程中要深入思考的。 未来之争,很大程度上是资源之争,西部有资源,缺资金;有市场,缺产品,而我们要做的,正是用我们的产品开拓西部的市场。 “东引西进”路还长,“东引西进”必将在中原崛起中铸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