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CEO之1 味千拉面潘慰
近期,“拉面女王”潘慰和她的味千动作频频。1月,味千在香港推出高端品牌“和歌山”,之前潘慰则以2亿台币入股85°C。
一碗拉面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国香港女人能用她的故事告诉你,90个亿!这就是潘慰和她的味千拉面。
“我看上去很柔,但做事性子很急。”这是潘慰对自己的评价,她说自己是个踏实做事的人,不擅张扬,平时喜欢穿着朴素大方——尽管有人说她长得很像明星潘虹,但是她的确跟潘虹没有任何关系。
低成本拿到永久代理权,标准化食品加工先试行
潘慰拿到了味千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永久性独家代理权。这是国内少数以低成本代价获得永久代理的案例之一。
早年,有着多年对外食品贸易经验的潘慰在一次赴日参观中,碰到了味千创始人重光孝治,并参观了味千日本本地加工厂,立即觉察到了商机。
当时日本味千的本地加工厂工业化运作程度非常高。比如从猪肉各部位分割、加工处理、冷藏保鲜再到运输,工艺非常先进,为标准化、工业化、连锁化运营提供了基础。
彼时味千非常想向日本以外的国家发展,首选中国,潘慰与味千一拍即合。虽然重光孝治曾提议让她代理30年、40年等的合作期限,但她没有答应,“我想做大中国市场,需要合作期限上获得安心。”最后,潘慰的执着使她拿到了味千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永久性独家代理权。
这也是国内少数以低成本代价获得永久代理的案例之一。
不过,做事谨慎稳妥的潘慰没有立即在中国开店,而是选择了先办食品加工厂。一方面把加工产品出口日本,一方面为日后标准化的餐饮运营打基础。在香港、深圳开店做实验成功之后,才大规模推广开来。
坚拒开放加盟直控标准连锁
她对加盟者的条件也近乎苛刻,不仅需要有驾驭区域数十家店面的能力,还对现金流、理念、经验要求颇高,目前所有的店面都是直营店。
十三年前的春节,在深圳世界之窗门前,一个女人带领着几个人围着一辆手推车正在忙碌,空气中飘荡着阵阵面香。
那个像卖大排档一样卖面的女人正是潘慰。可能她当时也没想到,日后她的名字和一个很具声望的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味千拉面。
在1997年,首家内地味千拉面店便在深圳开业。味千的定位是走中端路线,一碗普通拉面都要十几元,价格并不妨碍它当月就实现赢利。反而,这种中端风格迎合了城市白领人群的消费。
于是,潘慰开始了迅速的连锁扩张道路。扩张的背后凸显的是标准化运营。
为实现标准化运营,味千在中国全国建立了四大生产基地、12个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支持味千在全国的店面扩张。目前,味千已经在中国70多个城市有店面,从1996年在香港开办的第一家试验餐厅,到今天已有400多家店面规模。
很多连锁企业在品牌获得成功后,一般采取加盟的方式迅速攻城略地,同时降低开店风险,但是潘慰迟迟没有选择这条道路。她有自己的考虑,“怕质量下降、不好管理砸了牌子。”
虽然后来市场传言味千即将开放加盟,但潘慰一直没有松口。因为她对加盟者的条件也近乎苛刻,不仅需要有驾驭区域数十家店面的能力,还对现金流、理念、经验要求颇高,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者。“目前所有的店面都是直营店。”
另外,口味和新品是餐饮赢得口碑的一张王牌。味千每半年更换一次菜单,每年的菜品更新率达40%。而在味千总部,潘慰和她的高层管理们都有一份奇怪的工作——试吃。一旦有新菜品推出,心思细腻的潘慰每天都在公司试吃新菜品,反复推敲口味,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自己都不满意,如何让顾客喜欢?”
在选址上,味千的门面店几乎都是地处热闹的黄金地段,价格虽然高,但是带来了高翻台率和品牌附加值。
所以,味千的成功不无原因。2007年味千在香港上市时,它的市值高达70亿港元,如今已接近90亿港元,而潘慰个人占该公司股份超过51%。
嫁接味千优势顺产店中店
味千还在向零售领域扩展。仅小包装味千拉面一项每年都有30-40%的增长,2008年为总收入贡献了4.6%的销售额。
今年1月,味千在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开设了旗下第一家针对高端市场的餐饮新品牌——“和歌山”,品牌定位于知名公司的高级职员以及其他高收入人群。
潘慰说,味千拉面以前定位于中端市场,和歌山品牌不但能丰富味千旗下的品牌和产品组合,打入高端市场,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发挥味千在日式拉面方面的经验及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与市场占有率。
其实,味千出击其他产品线并非偶然。
这几年如果你稍加留意一下广州的味千拉面,便会在它的某些店面发现一个新的“店中店”,味牛,日式炭烧连锁。
可能会有人觉得奇怪,但潘慰将日式炭烧引入味千店面做“邻居”,其实是有原因的。市场考察中,潘慰发现日式炭烧在中国很受欢迎。而味牛的出现,最早的起因却是物业。
原来,不少时候业主给味千的店面面积比较大,有时是数百平方米的整层出租,远远大于味千拉面需要的面积。但因为位置确实好,味千就全部租下,用不了的场地当时就拿来做了味牛,将店面做成味千拉面和味牛组合。据了解,味牛目前大约有20家。
潘慰还为味千引进了另一款新产品,甜品店“麻布十番”。“味牛和麻布十番的开店规模都不大,还没有进入大规模运营阶段,味千还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与85°C同址开店品牌携手互赢
味千不介意与85°C同址开店,双方可以一起和物业谈判,以最好的价钱拿下商场入口最好的店面。
潘慰本身喜欢美食,同时也是个注重细节、精细的人,她个人比较看好85°C的运营模式和发展势头。去年9月,潘慰个人2亿元新台币入股了来自台湾本土品牌85°C,后者主营咖啡、蛋糕,被看作是星巴克的强劲对手。
她认为,85°C的创始人吴政学与自己虽在不同细分领域,但都是餐饮行业的同道中人。“主营思路、理念都是相同的,也容易判断出来未来的业绩表现。”
“味千不仅与85°C有合作,先前也与多家零售品牌和商业地产品牌有合作,其中包括家乐福等连锁超市。”潘慰说,这种战略合作能推动商业地产与餐饮联合的行业大趋势。
第三只眼
利在永久代理,弊在提价空间
点评人:深圳达鑫创投总经理徐文辉(曾投资老娘舅,一直关注餐饮行业)
和其他代理品牌相比,味千最大的优势是永久代理这张招牌,不与其他人分享味千品牌。由于这个品牌来自日本,在消费市场上它能够得到一定的“溢价”。比如同样情况下,一样卖面条的面点王以及其他国内商家,它们在消费者心理层面就没有味千这个外来品牌的溢价高。
我曾经观察过餐饮行业不同的品牌店面,发现味千每家店的平方效率很高。它的店面一般在200平米,一家店日均营业额大约2万元,即每平米产生的价值是100元,高于同行业很多店,一般的只能做到几十元。
味千的扩张步伐很快,花了十年时间从一家店扩展到400多家,从行业角度看,很符合投资人的心理需求,虽然目前它没有接受任何投资。
味千也有自己的劣势。
它一直走中端路线,最近进入香港推出了高端的和歌山,在一线城市它确实能够以品牌、标准化圈地,不过它随便一碗拉面价格都近20元,价格限制了它进军二三线城市的步伐,没有覆盖高中低完整的产品线。
面条提价的空间有限。面条只是一种很常见的食品,面粉、原材料的成本都摆在面上,包括味千、面点王在内的店面,价格多在十几元、二十几元,做到目前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50元一碗的拉面相信很少有人吃,日后提价空间不大了,即探寻新的盈利增长点很难。
此外,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来说,面条不是主食,一个人每周最多消费几次,它不像其他以米饭为主的快餐是主流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