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三里屯太古广场,你会发现有这样一座不锈钢立方体 “玻璃盒子”模样的门店。这家商店没有名字,只在商店顶部有一个被咬过一口的大苹果形状透着明亮的光芒。透过完全开放的橱窗,店内陈列的漂亮产品一览无余。这就是苹果公司2008年在中国开的第一家零售店。
这样的店苹果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284家。但在2001年,当苹果第一家零售店开业的时候,零售业专家曾断言:不过两年的时间,苹果就会发现它的零售店是一个巨大且昂贵的错误。但在2007年,财富杂志宣布,苹果公司的零售店是美国最赚钱的零售店。
过去几年里,无论在伦敦、东京、悉尼,还是美国本土,每一家苹果直营店的开业都成了当地科技、商业乃至时尚界的大事。令不少营销专家疑惑的是,这个全球各地都长的几乎一模一样的“玻璃盒子”其吸引人的“玄机”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苹果店的成功离不开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和零售大师罗恩约翰逊的精心设计,它大胆的发挥了体验式经营的极致,同时贴切的呈现了苹果公司打造“数字生活方式中枢”的商业战略。苹果店特有的体验式经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为顾客营造自由的体验店氛围。在大部分零售商的注意力集中在让顾客如何在商店内寻找和选择商品,让他们尽可能多花钱的时候。苹果公司零售店的构思目标却是围绕顾客体验设计商店。乔布斯和他的零售业务总裁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产品与顾客生活环境(或是他们的生活体验)的契合”。苹果店是没有压力的逗留之地,顾客可以在这里摆弄各种机器。
除了不会遇到随时劝说顾客购买昂贵配件的售货员,与其他零售店还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刺耳的声音和晃眼的灯光。苹果店希望为顾客创造拥有者的体验,而不是一个购买交易发生与终结的地方。约翰逊说“在苹果公司的商店,我们更喜欢把它看做交易关系的开端”。
第二,数字生活的全面体验。苹果零售店内的每一个元素都得到了非常细致的考虑,被设计成有魅力、却很低调的像图书馆一样的公共空间。苹果店一般分为4个区域,每个都专门以“方案解决区域”为中心,其目的是创造一个顾客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的地方。
比如电脑区域,相机、便携式摄像机和MP3与电脑联系在一起。运行中的机器可以展示Mac电脑如何用于数字摄影、视频编辑和音乐制作等顾客可能真正想做的事情。大部分电脑商店都会展出可以运行的模型机,但是顾客无法安装软件,与网络连接,或者从自己的数码相机上上传相片。而在苹果店,顾客可以免费的测试机器的各个方面。
如果说,人们首先被苹果的产品吸引而来到苹果零售店,那么后者通过无处不在的细节,在将品牌形象准确传递给消费者的同时,还让他们产生了更强烈的拥有苹果产品的欲望。
第三,销售员的选拔管理。
乔布斯曾经担心那些沉迷于电脑的技术专家们缺乏与公众交流的技巧会影响苹果店的体验,但是约翰逊提出从充满活力、懂得服务而且了解电脑的年轻人中选择顾客顾问。苹果公司倾向于招聘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富有创意的电脑迷,通过为他们提供内部培训作为奖励。对员工的管理,也取消了电子消费品零售业的标准做法--销售佣金,而换以提拔的方式作为员工激励。因此相对于整个零售行业平均50%的人员更新率,苹果店的人员更新率只有20%。
当然,以上介绍的仅是顾客在苹果零售店能直接感观到的创新,而实际上,每一个苹果新店的成功,还有一些顾客看不到的管理细节与之相辅相成。比如苹果对渠道的控制使得其实体店与网上销售的产品价格能保持较小的差价,间接的保证了零售店的销售实力。为了让没有考虑过苹果公司产品的人们参观和了解,苹果公司通常会把新店开在高端购物商场和时髦的购物区。虽然地价会贵很多,但是却方便了“冒险”尝试的人了解和体验苹果产品,更容易吸引非苹果迷的公众造访。
因此苹果公司的零售店不仅是苹果公司创新的展示窗口,它的理念、设计和布局都紧紧围绕着苹果公司数字中枢战略,不遗余力的执行了乔布斯对顾客体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