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以上的商业地产目前空置 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商业地产销售率不超过五成,上海人均商业地产面积已经超过香港,接近东京、纽约的水平;商业地产总量过剩,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商业地产形势不容乐观,需及时调整结构和区位分布,改变盈利和管理模式。 在5月31日举行的“2006行销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鸿铭说,上海的商业地产总量已达3000万平方米,人均商业地产面积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1平方米的标准。尽管总量已经饱和,但每年还有二三百万平方米的新增商业地产项目在建或等待审批。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院副院长陈晟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商业地产销售率(销售与供给比例)除了上海较高,为92%外,北京、广州、深圳这一指标分别为32%、50%、42%。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商业地产没有卖出去。 商业地产的区域分布也不均匀。上海社科院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说,在某些中心区域,很小的地段内集中了十几家高档购物中心,各家购物中心“面目”相似,同质化倾向严重,这种“贴身肉搏”恶化了商业地产的业态,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但是在新兴的城市副中心、商务区,商业地产需求量很大,开发商如果能够适时跟进,将大有可为。 商业地产以往的盈利模式是以售卖为主,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丁祖昱认为,根据这种模式,商业地产市场中彼此都是投资者,大家关心的是怎样把物业转让给下一家,获得差价。但事实上,商业地产不仅是投资工具,还是生产资料。作为投资工具,商业地产只能带来短期利益;而作为生产资料,它可以带来长期、持续的收益。因而,商业房地产的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应该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