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红艳:我国城市商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商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商品流通市场规模从1978年的505.2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60411亿元,其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32.41%上升到67.72%。特别是1997年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速度超过10%。目前,我国城市商业已经占据了全部流通近2/3以上的市场份额,很多城市服务类消费的比重也已超过30%,城市商业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流通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我国城市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在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加速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兴起和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值得关注。 (一)城市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流通业扶持力度较大,但由于基础薄弱,农村流通业发展依然相对比较缓慢。从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城市的商品流通量在不断上升,所占比重由62.79%上升为67.72%,而农村的商品流通量则处于不断下降的状况,所占比重由37.21%下降为32.28%(表1)。 从消费品市场来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2006年,城市消费品市场数达到了25237个,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8.1%增加到37.6%;农村消费品市场数则从1990年的59473个减少到2006年的41805个,所占比重由1990年下降了19.5个百分点。同时,城市市场的成交额从1994年超过农村市场后一直呈上升势头,而农村市场则处于相对停滞状态。1979~2003年城市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长率为34.76%,农村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长率为19.63%。表明城市流通从成长期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二)城市商业已成为城市居民实现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我国最终消费结构中,居民的消费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80%最终消费都是由城乡居民来完成的。目前,城市居民的消费在我国最终消费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城市商业已成为城市居民实现消费需求的一个主要途径和场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最终消费中,通过城市商业和流通领域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部居民消费的比重接近80%。城市商业领域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和各种新型商业业态的快速发展以及批发市场、百货商店等传统业态的不断改造提升,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激发了居民的潜在需求,有效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对于促进消费正起着比以往更大、更突出的作用。 (三)生活性服务业在城市商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代城市商业与传统城市商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横向上,现代城市商业不仅仅是消费品的批发与零售贸易,而是传统商业与餐饮、住宿、居民生活、娱乐等众多生活性服务业构成的大商业。在纵向上,现代城市商业在生产、供应、消费链中已经不再局限在批发、零售的一、两个环节,而是向生产领域、设计领域、产品研发领域等上游领域延伸。也就是说,传统城市商业的主要功能是商品交易,而现代城市商业除了物质的交易买卖外,融入了更多的服务内容,包括家政、休闲、文化、教育等等,从而丰富了城市商业的内涵。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以实物消费为主转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使生活服务业在城市商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住宿餐饮零售额已连续17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7年全国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达1235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6%,已经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初步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各类服务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家政服务涉及20多个门类,200多个服务项目,月嫂、陪护、聊天、理财、保健等服务不断成为家政服务的主要内容。同时,美容美发、洗浴、汽车修理和保养维护、数码产品维修和培训等服务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在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社区商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一定区域内居民生活必需品集中的购物场所。近年来,在商务部高度重视社区商业建设和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的推动下,全国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社区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地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为中心,根据示范社区标准,加大业态结构的调整力度,重点配套超市、菜场、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发展了一些符合社区特点的大众餐厅、社区茶馆、洗衣保洁、美容健身、家政服务、老年服务、修理服务、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现代生活服务业,使业态和商品种类初步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例如,宁波市在11个试点示范社区重点引进放心早餐、废旧物资回收、居家养老所等5种缺失业态。辽宁省在城市社区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商业饮食服务网点2万多个,新增早餐服务点和早餐车2000多个。 (五)网上购物成为主流消费方式
近年来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网上行为之一。从网上商品交易范围看,涉及范围日益广泛,涵盖服装、书本、光盘、游戏、MP3、手机、化妆品,甚至收藏品、艺术品等等。从网上购物成交额分析,交易规模呈跳跃式扩张,从2000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94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37%。网上购物成交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0.003 6%增加到2007年的0.348 8%(图1)。 图1 2000-2007年网上购物交易额变化 从网上购物交易人数分析,网上购物用户稳步增长。1998、1999年网上购物的用户很少,2002年以后,我国参与网上购物的网民数量不断攀升。2003年中国网上购物用户规模为286万人,2004年达到563万人,2005年达2200万人,2007年则超过5500万,增速惊人。2007年国内2.1亿网民人均网上购物消费规模达到1 080元,标志着网上购物开始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消费方式之一。 二、城市商业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5~10年,城市商业发展潜力巨大,并将在规模、流通渠道、经营方式、区域竞争和市场空间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一)城市商业规模在多种利好因素推动下将继续扩大 尽管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城市商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随着国家刺激内需政策的实施和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的释放,我们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商业在流通业中的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并将在城市发展乃至经济发展中发挥新的作用。 第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促进城市商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47%,每年将以0.8%的速度增长。在未来15年内,如果按照城市化率每年不低于1%的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55%~60%。城市规模的扩大必然会要求城市商业规模也随之扩大,这样才能满足高度集聚的城市人口各方面的需要。 第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促进城市商业规模不断扩大。从2005年开始,我国人均收入已突破1000美元、城乡恩格尔系数降低到0.5以下,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未来5~10年,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将加快向更高层次的享受性方向转移,即消费的重点由以衣、食消费为主向以用、住、行消费为主转变,由重实物消费向物质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由大量普及性消费向时尚化、特色化、个性化转变,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从而将会进一步拓展城市商业的市场空间。 第三,政策因素将有利于城市商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十一五”后期,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的引导下,国家对于社会保险、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完善以及财政投入的大幅增加,将大大减少城镇居民对未来的不稳定预期,更加有效地促进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进而将带动城市商业快速发展。 综合上述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在“十一五”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进入第三轮快速增长期,未来5~10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的水平,预计到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29361亿元,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268103亿元,年均增长12.5%左右(图2)。 (单位:亿元) 图2 2006-2020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 (二)城市商业仍是扩大居民消费的主要渠道 尽管农村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但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农村居民收入短期内难以有效增加,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短期内要想扩大消费,城市市场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或者必须要认真重视的市场。从未来城市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看,与以前主要依靠GDP增长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有所不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所引致的消费崛起将是推动未来几年我国城市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其中,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中产阶层的形成将使中国城市成为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之一。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 786元。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个由都市白领和其他中、高收入人群组成的中产阶层的数量也将不断增长。目前,中产阶层的人数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9%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40%。另据麦肯锡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到2015年,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将占到所有城市消费者的三分之一和消费总金额的一半。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城市消费者将占到全国消费总额的90%左右。预计今后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和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城市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之一。 (三)城市商业区域竞争与合作并存 未来5~10年,我国将形成更多范围不等、内容和形式各异的城市圈或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圈等等。伴随这些城市圈或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商业将逐步形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消费需求的商业流通体系。 第一,中西部城市商业发展迅速。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中西部地区城市商业发展落后。随着国家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和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商业竞争的日趋饱和,更多的零售企业将会转向中西部城市投资,中西部城市商业将会加速发展。 第二,区域内城市商业合作加强。为促进区域商业的发展,城市商业主管部门将通过加强区域内城市群或城市圈的商业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与合作,促进区域内城市市场之间的相互开放和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各城市之间商业领域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融合。 第三,形成大都市和中心城市、小城市之间合作、配套的商业布局。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和中心城市将建设形成汇聚各种中外商品、多种商品交易市场形式、多样化市场交易主体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将以区域中心市场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市场为主体,建设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和贸易中心,以及商品的集散枢纽。小城市和新兴市镇,将建设形成城乡商品汇聚与交流的集散中心,加快城乡市场的融合,着力辐射农村市场。 (四)城市商业发展将凸现三大亮点 1.社区商业将成为城市商业的新增长点 社区商业在国外很发达,是城市消费的重要增长极。发达国家在社区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上,而我国还不到30%。其主要原因是社区服务业发展严滞后。目前,我国城市现有社区7万多个,5亿多人常年生活在社区内,每年还有1.4亿流动人口进入社区。预计未来10年内,城市社区商业将得到重新规划和布局调整,网点设施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中国社区消费将占全社会商业零售额的1/3以上,社区商业将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增长极。 2.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成为商业发展的重点 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不再是由大城市包打天下的格局,中小城市的现代流通业也有其发展的空间,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城市群以及处于具有雄厚产业基础的大城市的边缘城区。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大中城市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65%,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商业规模在全国市场中的比重占11%左右,而农村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只有22%,未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成为商业发展的重点。 3.生活性服务业将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力量 依照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对日常生活服务的需求会有一个上升过程。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1970美元,全国约1.3亿个城镇家庭中需要提供各类服务的有5 000多万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因此,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服务性消费将不断增长,进而将带来家政服务业、洗浴、洗染和家电维修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五年,美容业和健身业作为服务业的一支最有竞争力的行业,市场发展空间每年将高达5000亿。我国家庭服务业增长速度将超过2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产值可达国内总产值的10%以上。 三、促进城市商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城市商业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也是促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经济发展要求扩大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明确城市商业定位,通过制定城市商业促进政策和措施,加快城市商业发展和创新,构建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全方位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城市商业经济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流通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然要求。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城市商业的作用 从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的发展实际情况看,城市商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城市商业融合了更多生活性服务行业,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业态和现代经营方式。未来新型城市商业在满足消费、吸纳就业、繁荣经济、促进和谐四个方面的作用将日益显现。 但是,由于我国理论界对城市商业的研究总体上仍显薄弱,各方面特别是各级政府对发展城市商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因此,建议商务主管部门在推动流通业和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把城市商业作为重要内容,转变传统上把城市商业仅仅看做是批发零售、餐饮业的观念,引导大家认识到各种与生活休闲有关的服务行业,如家庭服务业、美容理发、维修、洗浴、洗染、摄影以及以住为主的消费领域都属于城市商业的范畴。通过政策的引导、规划的制定、服务的强化等措施,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充分发挥城市商业在扩大消费方面的作用。 (二)加大对城市商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城市商业融资促进体系 城市商业的发展,包括城市重大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和提升,商业科技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中小企业的促进服务,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其中,生活性服务业作为便民、惠民性的服务行业,其发展更加依赖于政府扶持。因为生活性服务业中大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保障性业态、业种基本是微利,如果没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它们很难发展,其便民功能也就难以发挥。例如,近年来推行的便民、惠民的早餐工程,从目前各大城市实施推进早餐工程的效果来看,普遍面临着中标企业纷纷退出、运行艰难、后劲不足问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针对早餐工程的优惠及相关政策欠缺或不到位。 因此,促进城市商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加大对城市商业的财税支持。一是建立城市商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城市公共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商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重大的商业项目发展。二是对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设立专项财政基金,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技术研究投入的主体作用。三是支持社区商业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是推动城市商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尤其要建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保障各种人群基本生活消费的商业设施建设,并将社区商业内一些微利性、保障性行业作为公共服务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有实力的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和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发挥其品牌及管理优势,带动社区商业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社区商业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四是制定“生活性服务业促进计划”,通过推行“生活性服务消费券”、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扩大居民服务性消费。 (三)加强城市商业诚信机制的建立,构建安全、和谐的商业消费环境 商业诚信危机是当前城市商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城市商业领域在食品安全以及其他商品流通方面假冒伪劣现象频频发生,屡禁不止,如三鹿问题奶粉、“苏丹红”咸鸭蛋、等事件,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而且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体系,严禁不符合标准的商品流入城市市场。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业企业的处罚力度,建立完善的商业企业信用监督和社会舆论体系,提高商业企业诚信经营的自觉性,创造和谐的商业环境。 (四)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促进服务体系,推动城市商业全面发展 为促进城市商业发展,特别是促进中小型商业、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商贩的发展,建议商务部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促进服务体系(也可以作为流通促进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出台一些新的扶持措施,一方面保证各类商业企业真正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实现发展机会的均等,实现商业和谐;另一方面,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是要建立城市商业公共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各级商业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和宣传媒体作用,及时发布各类流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白皮书、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发布各类行政许可信息,积极推行流通行业各类标准和规范,形成信息发布的社会监督机制,引导商业企业合理、规范和创新发展。二是加快推进流通金融制度的创新,加大城市商业企业的信贷规模,采用授信贷款、贴息贷款等方式,扩大商业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中小商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搭建面向市民和服务企业的公共服务对接平台,调动消费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方面各城市可以学习宁波的做法。宁波“81890”政府便民服务工程(求助服务中心)是一个由政府(商务部门)主导的、把市民的各种生活服务需求与优秀服务企业(以加盟的方式)有机地对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便民服务体系的政府服务平台。它由城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组成的互动网络组成,为老百姓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的服务。市民只要通过社区服务网站和求助热线电话“81890”就能获取家政服务等16个大类160多个项目的服务信息以及公共事务求助服务。四是加快城市商业培训体系建设,抓好家庭服务业、洗染业、洗浴业、美容理发及保健业等生活服务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培训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解决办学资金不足、招生困难等问题,努力扩大培训基地和办学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为生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更多阅读
转载 李腾飞结课论文: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监管机制的
吃货们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原文地址:李腾飞结课论文: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监管机制的完善——一个比较分析视角下的文献综述作者:主文献课程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监管机制的完善——一个比较分析视角下的文献综述李腾
蚌埠油画的发展现状与进路思考(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投稿
蚌埠油画的发展现状与进路思考说起蚌埠,老一辈人多熟知,而当下的很多年轻人恐怕连蚌埠两个字都不认得了,蚌埠高校美术招生负责人曾说在山东、江西等省份招生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为此还特地标上拼音以作辨认,不像江南这一片大家对这两个
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零售业物流的对策研究
致谢:本文转自kendylee.happy的博客,在此表示感谢!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物流起步比较晚,自加入WTO以来,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在不断增强。从自营物流到第三方物流,再到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物流呈现出跨越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资料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资料)蓝色驱逐舰原创 在铁路牵引动力中,电力机车具有其他机车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引进电力机车。1958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力机车。1961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凤线(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与控制问题,对资本金使用和对外融资的利益收取问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