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采访手记 (12月3日——9日)
在广州的街上也有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比如新浪、搜狐、中华网、网易、21CN,M18和e龙也有一些。但这儿的互联网广告不像北京的那么给人压力,铺天盖地哪儿都是,让人无处可逃。
“有钱赚就好”,这是广州人最爱说的一句话。也许广州人是最适合经营互联网业务的,因为他们从来都不像北京的网站那样有远见卓识,寄望于未来,不赚钱的事他们从来就不做。相比之下,广州人的生活不像北京人那样受互联网的影响那么大。他们不像北京那么容易冲动,除非看到了利润所在。广州本地的纯互联网公司数目很少,网易1998年6月搬到了北京,163.NET卖给了新飞,然后就只剩下21CN了。
在广州采访了南方航空公司货运部的电子商务系统,南航是目前在国内航空业排名第一的航空企业,其货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几乎是目前国内最领先的,而连大家一致看好的新锐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都还没有真正开始做电子商务。
在广州采访的公司大都利用了其传统资源,比如广之旅是广州市旅行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旅游电子商务公司,大洋网是属于广州日报报业的网站,21CN是华南区影响最大的门户网站,它也是在广东电信支持下开始做的。广东人虽然还没有习惯持卡消费,但广东银联已将省内的18种银行卡连到一个主页、一个POS机上使用。
思科广州华南区的一位经理让我重新理解了思科,思科今天的成功并不是因为选对了方向,而在于本身很好地使用了互联网,建立了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的架构。
在广州中信广场见到了张静君,她是广东汕头人,选择了她作为广州城市的代表来写,是因为她的商业头脑和不露锋芒,这正是广州的风格。现在她正在做着帮传统企业e化的事情。
(文/邵莹)Internet广州
在新浪、搜狐、网易将Internet企业化之前,Internet曾是广州的一种惊奇,一种冲动。
丁磊还在广州的时候,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为了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凭着这句现在听上去有点不着边际的话,许多不该帮助丁磊的人帮助了丁磊,许多不该发生在广州的故事发生在了广州。
在张静君、杨震霆,以及其他别的人的叙述中,丁磊的形象与网易公司精心装扮的创办人、CTO不尽相同。广州时代的野心勃勃、心有城府,让人联想起同样来自外省的于连·索黑尔。
我相信,这其中存在着扭曲的地方。我知道,这其中无法扭曲的是,作为第一个从广州走向纳斯达克的数字青年,丁磊无疑树立了一个可以便捷地加以模仿的榜样。名满天下的“数字英雄”原本和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一起吃过宵夜!
一个突然变得凉爽的下午,我坐在电脑面前,看着网易在4美元以下像个落水的人苦苦挣扎的股价,突然想起丁磊在广州的经历,突然想起能够造就丁磊的这片土壤,以及和这个环境一起成全丁磊的人们。
在丁磊离去之后,广州似乎骤然间失去了崛起于民间的“数字英雄”。网易的北迁也使“十佳网站”中硕果仅存的163.net多少显得有些形单影只、孤掌难鸣。更重要的是,广州曾经自豪地领先于北京,用一个个来自民间的创举不断丰富着Internet在中国的奇遇。丁磊的离去使得这种民间力量失去了偶像,在精神空间上留下了一片空白。
当然,丁磊实际上自己也背弃当年的数字青年丁磊。在Internet企业化之后,他已经是一个与王志东、张朝阳一模一样的人物。而丁磊的转向也是大多数数字青年的归宿,在彻底企业化之后,活力不见了,创造不见了,清洁的理想也不见了。
丁磊离去之后,Internet广州,其创造力从此不再让人惊讶。从此,Internet广州,从一个网络都会,变成了一个遥远的外省。从某种程度上说,在Internet广州如今尚在生存的“本土军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丁磊时代的残余。而即使是残余,依旧能让人遥想当年,亲身体会到当年的活力。
Internet广州“本土军团”的另一部分则是眼界格外开阔的电信。在广州,电信曾一手培育了视聆通、163、21CN、广州视窗这些叫响全国Internet品牌。在丁磊离去之后,电信彻底取代了民间力量对于Internet的推动。
从一种程度上说,Internet广州可以描述成丁磊这个数字青年成长的历程。从另一种角度看,电信的两位女局长————省局的陈嫦娟、市数据局的前局长张静君正是Internet广州这出戏剧的主角。
陈嫦娟逐渐地造就了21CN即将来临的辉煌。而张静君一方面为丁磊准备了适合其成长的土壤,另一方面成全了163.net,让它开创了势必影响整个互联网经济的免费电子邮箱商业模式。
163的两次出售,以及张静君的离职当然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早已经超出了广州。这不仅仅是Internet广州的无奈,更是揭露出Internet在中国面临的体制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