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短线技术 技术的回归与超越



    讨论人:

    叶天正:IBM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张亚勤: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

    秦涛:《电子商务》执行总编

  秦涛:研究院是我们杂志一直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早就想做的一个话题。原因是我们认为由技术而兴起的IT工业正在向技术回归,IT工业曾经以技术为导向,后来一些技术的发展脱离了市场,以至于出现了所谓的“技术断层”,就是一味追求技术而忽视市场,应用与技术脱节。这个时候,另外一些适时根据市场调整策略的技术公司适应了市场,比如依靠直销模式成功的戴尔。但是对市场过分的追捧与乐观又导致了IT工业新的误区,在IT工业中,技术不是万能的,但忽视技术肯定是成功不了的。所以反观IBM和微软,之所以在高科技行业中成为领袖厂商,都是对研发都是一刻不曾放松,以核心技术带动产业革命,成为产业的推动者。事实上,一段时间一味追求“眼球经济”的互联网公司,掉下来的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技术作支撑。而现在,泡沫散尽,我们又重新回归技术,寻找工业发展的原动力。

  有句老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也形容了市场与技术的不同。这份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可能也是两位的时间表一直排得满满的原因吧?我们杂志社今天很荣幸请来两位IT的科学家,叶天正先生曾取得宾州大学物理博士学位,并在一九七七年即加入IBM研究总部华生研究中心。张亚勤先生则23岁即获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回到北京,目前为美国微软公司在亚洲设立的惟一研究院的掌门人,是数字影像和视频、多媒体通信和因特网方面的世界级专家。

  我首先想知道二位是否同意我的观点:信息技术要从目前的低谷再次振兴,技术是关键。二位是如何评价技术在工业中的作用,特别是未来在中国IT产业中的作用呢?

  张亚勤:我赞同这个观点。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说过,“基础研究是一个公司的血液,不断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比尔盖茨是一个商业天才,但更多地还是一个科学家,微软在市场上的成功,关键是核心技术的推动。从技术角度来看,计算技术正在迎来“第三次浪潮”,也就是,经历了早期的主机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的PC(个人电脑)时代之后,正在进入网络或者说网格计算的新时期。计算技术“第三次浪潮”的主要特征,是计算和通信的结合,以及个人电脑功能的拓展,变得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传统意义上的个人电脑,将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工具,而将拓展为集个人计算、个人通信和个性化控制于一体的工具。网格计算的兴起,将有效整合各种计算资源,使传统计算模式向更加动态、更加分布式和更加智能化的新模式转变。网格计算技术是因特网应用的新发展,它把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用户分享网上资源,感觉如同个人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

  在未来5年中,全球信息产业将会以相当于GDP(国内生产总值)3倍的速度增长,其产值预计将从目前的1万亿美元上升到1.5万亿美元,而中国将是未来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微软和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进行的最新分析认为,信息技术在未来几年中仍将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发动机”的作用,在中国,这个“发动机”的作用尤其明显。因为中国有非常好的研发人才,同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国际IT巨头都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原因。

  中国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存在着巨大发展机遇。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企业和政府信息化进程,谋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这为信息产业提供了很多空间;整个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将成为无线技术和智能家电的中心,嵌入式系统将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带动中国信息市场的增值;另外,中国信息产业有巨大的内需,咨询、金融、教育、游戏和电信等市场都极具深度。

  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巨大发展潜力的一个明证。短短几年,研究院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50名正式研究人员、300多名访问学者和学生的研究机构,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成果,与中国高校、研究机构和学术界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今天,几乎所有的微软产品都有研究院的影子。在微软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Office XP中,就融入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两项技术,它们还将成为微软公司下一代产品的核心技术。微软中国研究院在成立初,就承担了微软新一代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和用户界面的研究任务,到2001年年初又增加了无线技术及网络的课题,力图在互联网和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时代,为微软提供更有力的获胜筹码。

  叶天正:技术是IBM成长创新的动力,而研究中心则是其中的重要角色。IBM目前已在全球拿下三万七千项专利,其中两万项是属于美国的专利,而IBM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非欧籍专利权持有人,在日本也是最大的非日籍专利权持有人。

  2001年,IBM的研究与发展经费高达五十到六十亿美元,其中属于长期、先进的“研究”部份与偏向商品化的“发展”二者经费比例约是一比八到一比九左右。研发经费相当于IBM八百多亿美元营收的6%以上,也让IBM以技术取胜的定位能屹立不摇。

  IBM研究中心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超过了大多数跨过公司,在IT界则名列前茅。2001年IBM在IT领域获得了3411项专利授权,其中676项来自IBM的研究部门,超过了第二名1400多项,同时也超过了其他10个著名IT公司所获专利的总和(这个数字是2791项), 连续第九年获得美国专利权数的冠军。对于那些不属于IBM主营业务的研究成果,IBM往往通过授权使用的方式,来获得其研究回报。2001年,IBM仅专利和知识产权技术授权收入就达15亿美元,几乎是一个区域业务部门的收入。

  IBM无时无刻不在紧密关注着IT业未来的潜在机遇和发展方向,因为在80多年的计算生涯中,IBM经历了无数次技术变革所带动的产业革命,与IBM在同时代竞争的对手一个接一个地在技术标准的更迭之中被淘汰。

 超越短线技术 技术的回归与超越

  如今,IBM正主动出击任何可能重写产业游戏规则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并有很多已得到业界认可,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引导IT潮流。

  1998年我刚到中国时,IBM中国研究中心有40多人,现在中国研究中心已经有100多人。IBM已把许多专利技术实际应用在产品或服务中,特别是本地化的产品,大家熟知的ViaVoice语音识别软件,就是IBM中国研究中心将华生实验室多年在语音技术上的研究成果,加入很多中文识别的模块,形成的中文语音识别技术,它带领和推动了非常多的本地化应用。IBM中国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做的研究项目有普及运算、语音技术、电子商务和基于位置的应用平台。

  秦涛:那么二位能不能谈一下对电子商务的看法,并大概地让我们了解一下IBM和微软目前主要的研发方向,特别是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叶天正 :IBM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要推动者,对电子商务的未来充满信心。

  IBM目前的研发领域大致可以分为8个,即生命科学、网络芯片、普及计算、Linux、存储网络、功能服务器、电子化设施和动态电子商务。

  在硬件产品技术上,IBM多方寻求着突破。比如芯片的“微缩化”会达到物理极限。因此IBM想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半导体的成果有更大的进步。此外信息的传输速度也在不断被突破,比如光纤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信息通道。光纤的宽度在未来可以达到现在的10倍、100倍甚至1000倍。此外,同一条光纤可以负载超过40个频率的并行传递,速度非常高。

  另外是一些未来的应用,把握趋势的应用,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将不需要把自己限制在桌面上,任何东西都可以连接,可以进行无所不在的计算。这种无所不在的连通的计算,将迅速改变人类、物件和数字化世界的交流。为了实现全球网络化,我们需要无线技术、移动技术和基于位置的计算服务。

  IBM的研究中心已经可以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IBM为此做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捕捉相应的位置信号,服务经纪人可以通过服务器把结果提供给你。IBM的目标并不是追求计算机有多快,或显示屏有多大,而是怎样让所有的计算无形当中使你的工作更方便。

  IBM目前是IT工业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同样也在致力对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在新一代的万维网(Web)中,信息技术的价值将通过更高层次的软件得到提升,并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服务的形式。比如将来的网站,会有丰富的功能,多种的交互方式,多种网络,多种设置,机动化的内容和个性化的服务。

  IBM提出了动态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有如下几个阶段:过去是电子店面—提供网上商品目录,现在有了电子市场—大家可以交易、议价和标售。将来的协同式企业作业—可以把别人的产品或服务合在一起。再将来就是一个机动式的价值链,动态的促进合作式的服务。

  在目前的情况下,合作双方或交易双方在寻找自己的合作或交易对方时,因为缺乏智能电子技术的支持,交易或达成合作的过程往往是无目的或时间较长的。在动态电子商务模式下,双方就可以像用代理的方式做一个初步的介绍,并且在达成正式协议后建立电子合作伙伴协议,由动态电子商务设施支持进行所谓的“信息系统自动整合”,即用电子手段把双方的业务连起来,这时信息系统就自动生成,一个新的机动价值链就这样建立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动态的电子的商务会逐渐地产生。

  张亚勤:电子商务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让我们设想不久的将来,电子商务的洪流淹没国家和种族的界限,而将崭新的生活高高托起;让我们设想一个没有围墙也没有危险的交易环境;让我们设想未来的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智能家电、无线通信以及PC市场……现时的缺憾必定会在不间断的发展中逐渐完善,电子商务也将取得蓬勃的发展,而且成为网络经济的主要动力。

  微软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来的计算机能够看、听、学,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具体来说,微软亚洲研究院将主要从事4个方向的研究:

  一是新一代用户界面。开创新的技术,让人们能够用更自然,更多元的方式和机器“交谈”,让使用计算机像与人交谈一样自然;二是新一代多媒体。开创新的技术,让多媒体能自动适应环境,拥有互动式操作,并在网上快速可靠地传送。互联网将成为新一代多媒体的中心;三是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开创新的技术,让亚洲人将来使用中文计算机像美国人使用英文计算机一样轻松、方便;四是新一代无线互联技术。开创新的技术,将PC时代强大的计算能力及多媒体应用扩展到无线网络环境中,实现真正的端对端的服务。

  “B2B”和“P2P”将成为网络经济的主要动力,互联网的架构正在改变:网络经济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这也可以看成是所有技术创新的基本目标。B2B模式大幅降低了企业营销所需的成本,也使交易双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而尽管P2P(Peer to Peer)只是刚刚崛起的一种新技术,但它的出现正在深刻的影响今后互联网的架构:制定游戏规则的服务商由幕前隐向幕后,把游戏的控制权完全交给普通用户,这样网民与网民之间实现了真正直接、简单、自由的沟通。互联网的架构由再由集中到分散,分散到集中,最终形成了现今这种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局面,这便是Internet的发展历程。

  秦涛:一个好的企业象一个学校,能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好的研究院当然也应该象一个学校,除了生产技术成果,更重要的是生产人才。二位所统领的研发机构能在中国取得这么多成果,肯定带出了一批人,二位都算得上是这方面资深的“导师”。研发是一场高投入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在投入上,国内企业很多可能还不具备二位所工作的企业这样的实力,如果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也落后的话,那不用说就肯定落后了,所以未来中国IT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不知在这个问题上能不能给我们支一下招?

  张亚勤:人才的国际化是软件产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仿佛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推广从不局限于任何人为界限一样,核心技术本身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政治与文化的范畴。地球上的每一位居民都有权利享受瞬息万变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工作与生活便利—正是由于技术正在逐渐消弭国家、种族以及文化的森然界限,才使得这个时代的人才开始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微软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究院正在以开放式的创新研究探讨着造福于所有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可行途径。

  智慧在华人的头脑里—中国并不缺少天资聪慧的优秀人才,然而目前在软件研发过程中,有的人员虽然能够完成某一模块的研究任务,却不能胜任系统方面软件的研究工作。另外,既通晓技术,又懂得管理的人才相对较少—在我看来,现在中国IT企业并不缺少CEO,也不乏程序员,唯独缺乏对产品发展机制相当稔熟的“架构师”以及对市场和技术具有前瞻能力的首席技术执行官。

  软件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前途。现在国内高校的课程结构设置不尽合理,课本内容也颇有过时老化的迹象—不应该让我们的人才因为这些客观因素而落后于时代;此外,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作为相当重要的教育内容刻在每个学子的脑海里—毕竟,“有大德才有大智”。

  叶天正:IBM刚刚启动了一个“天才孵化计划”,致力培养软件业复合人才,这个计划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南京理工大学的优秀学生组成团队,在IBM专家指导下,运用IBM中国研究中心提供的动态环境针对在中国市场上具有广泛需求和巨大潜力的WebSphere交互电视套件和“BlueGuide”实用导游解决方案进行开发。十月份,IBM将对开发成果进行评估,从中筛选出优秀的项目,并继续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该项目实现市场化。 除此之外, IBM中国研究中心还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动态环境。学生们还可以充分利用IBM丰富的全球资源提高项目的规划与技术水准。我相信,在最先进的开发环境和技术支持下,中国的优秀学生也一定能够创造出真正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代表电子商务技术前沿的解决方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9748.html

更多阅读

中文OCR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

一、OCR的历史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的概念诞生于1929年,由德国的科学家Tausheck首先提出,并且申请了专利。几年后,美国科学家Handel也提出了对文字进行识别的想法,但这种梦想直到计算机诞生后才变成为现实。现在这一技术已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陈群林考研网 考研网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出处:http://www.blogchinese.com/06091/256934/archives/2006/2006115173552.shtml【本章学习要点】历史是透视现实与预测未来的一面镜子。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使教育技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更好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无线射频识别标签

[导读]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

浅谈VPN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vpn

前言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简称VPN)指的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的技术。其之所以称为虚拟网,主要是因为整个VPN网络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架构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

声明:《超越短线技术 技术的回归与超越》为网友吹皱一池春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