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高科技集团总裁 梁信军:创新应该是企业的自主选择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低成本制造促使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亟待转型,创新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企业参与竞争的可持续道路。因此,创新既是企业自主的选择,更是企业被动的选择,民营企业也将自主地或者被迫地被推上创新之路,努力使自己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价值链的低端走到行业内的高端。 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民营企业首先要转变关于创新投入和当期利润及企业自产的投入。这些投入导致经营者和决策股东不愿意在创新上有大的投入。其实作为企业未来储备生存和盈利的基础,应该逐年投入,应该认识到高层次行业大好的时候,正是企业大规模自主创新投入的大好时机。其次,企业要转变经营导向。应该以企业的长期价值作为导向,以内部立法的形式确定创新形式。作为民营企业,决策者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模式,要把被动创新变为自主选择,把中国自主创新能力锻炼作为下一步的国际战略创新能力。不过,民营企业的创新人才不仅仅要立足于挖,还在于培养,更在于形成快速的整合和系统形成能力。

远大集团董事长 张跃:远大从头到尾在搞创新 远大从头到尾都在搞创新,没干过别的事情,一天到晚是创新。尤其这两年,越来越相信人的智慧,而且了解世界越多,也越来越相信创新的空间很大,乐趣很多,利润也很高。 创新是智慧竞争,远大的创新团队关心的不仅仅是利润高低,而且把创新作为一种乐趣,而鼓励自主创新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企业能够拥有长盛不衰的人才,有智慧的人才愿意留在创新型的企业里面,愿意去从事这些难题,那些不愿意搞难题的人,不愿意创新的人则不愿意留在企业里,因此创新可以使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创新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我认为机电行业,机电行业现在西方国家不太重视,现在搞软件的,搞生物工程的,搞大家聚焦的那个行业的比较重视,但是机电行业,发达国家不太重视,财团和知名企业不太重视,所以我觉得中小企业搞机电方面的创新空间非常大,只要市场需要、客户需要,我们就去做。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走准路”就是创新 做大事有做大事的目的,做小事有做小事的目的。以目的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不断的磨练中培养发现和抓住市场机会的能力,然后找一条最合适自己走的路,达到目的。我认为这就是创新。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时代带来的行业变革;二是更多竞争者的参与;三是环境,包括许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最大的挑战来自行业的变革。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努力看清变革是往什么方向走,跟踪这一源头,及时调整步伐,提前拐好大弯,及时发现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路。企业自主创新,第一是目的要明确,一眼看到底,你到底想干什么要弄清楚;第二要分阶段,就如同过河,没有桥,没有木头,只能一步一步去走,不能一步跨过去;第三是要耐得住寂寞。中间在造桥的过程中,你可能很快被冷落,但是你要沉得住气。 四通集团董事长 段永基:搞创新最多领先半步 “民营企业搞创新最多领先半步,要领先超过半步,一定是先烈。因为民营企业创新一定要研究市场的成熟度,绝对领先的创新并不一定获得市场认可。 一个企业的创新要有“三力”,即要有动力、能力、压力,才能进行创新。压力是政府要求创新,动力是内部激励机制,第三个能力,我们的企业现在的情况是有能力的没动力、没压力,有动力的没能力,或者有动力有能力的也没压力。因此,政府在建设宏观的创新环境方面要为各类企业发挥创新功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政府首先要着力通过创新改革,把创新的环境建立起来,当前最迫切的是《物权法》要尽快出台,要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保护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其次是加快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民营企业要创新,不论是要创造一个新产品,还是创造一个新技术,一定要把产品选准确,因为产品是有属性的,你的属性搞错了,你一定会失败。一类是投资类的产品,一类是消费类的产品,作为民营企业只能干这两类产品,要干别的产品你就死了。其次还要研究市场的成熟度,有市场不一定等于市场成熟,要做到领先市场半步“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