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钢结构在线报道,2010年7月,位于徐滕板块核心区域之一滕州的三维钢构,继《钢构价格白皮书》之后,再一次向公众抛出“钢笔模式”,强调要以最高性价比作为企业的服务理念,提倡全建筑钢构业都要像鲁班学习,力求做到“鲁班换笔”。
钢构界不少企业也开始思考,把“提升服务品质,为客户提供最高性价比”作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方针是否切实可行?同时如何才能保证“钢笔模式”的切实效果呢?
构筑真正的“钢笔模式”,必须实现八大基础条件。
资质基础
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建筑业中的新兴产业,钢构业也和传统建筑一样,需要有成熟的资质基础。而这种资质基础,是在多年来的工程经验中日益累积起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全面体现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例如三维钢构拥有国家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设计资质近10年。现拥有甲级设计资质,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近10年。作为山东省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单位,三维钢构拥有自己的设计院,与高校建有紧密合作关系,系统解决客户难题。这些都见证了三维钢构在建筑历史大浪淘沙下的顽强精神。
质量基础
没有良好的质量,就注定会被竞争激烈的建筑业所淘汰。有些企业在工程质量上抱有侥幸的心理,以为完成建筑就可以万事大吉,根本不在乎工程质量所产生的问题。
先不论各个工程中形形色色的小问题,单是引起广大媒体关注的问题建筑就数不胜数。上海闵行区一幢兴建中的大楼竟然成为连根拔起的“楼脆脆”;重庆忠县一楼盘大梁断裂要靠十多根木棒支撑;浙江义乌一个售价每平方米一万三千元的豪宅,竟然用毛竹代替钢筋;浙江桐乡市一小区楼板设计标准为十二厘米,但却成为最薄只有七点九厘米的“楼薄薄”。这些垃圾建筑的出现,意味着公众的生命安全被毫无道德的企业主看得微乎其微,企业道德不复存在。
所以,对建筑业,质量就是硬指标,丝毫不能松懈。
规模基础
目前,钢构业存在一个认知误区,以为规模越大就代表企业实力越强,从事实看来却并非如此。一大部分钢构企业在扩建时选择了价格相对低廉的农用耕田。它们为了“圈地”,便买下郊区的农田,进行厂房扩建,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软实力却远远没有跟上,以致新建的厂房只能“空着”。
企业扩大规模,这本来无可厚非,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企业基础还不够扎实的时候,为了规模而扩张规模的发展策略有点喧宾夺主。
钢构企业还是应该合理发展企业规模,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扩大规模。
人力基础
诺基亚提出“科技以人为本”,同样,钢构企业也应当以人为本。
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不是资金、技术或者机器设备。企业营销需要营销精英,管理需要管理专家,投资需要投资高手,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与之匹配的人才,否则企业只能是一个空壳,无力抵抗市场竞争的风风雨雨。
钢构企业决策者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从根本上和实际行动上来重视人力资源。
技术基础
技术,是企业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aihuau.com操作方法与技能,是企业立足发展的“CPU”。如果没有技术,企业家有再高超的营销水平,也不能把一堆钢材当作建筑卖给客户。
没有过硬的技术,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企业终将止步不前。三维钢构能够在近20年里持续稳定的发展,并且大胆地把“高性价比”挂在嘴边,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三维钢构有着近20年钢结构行业专业制造和安装经验,效率高、质量优,过硬的技术实力让高品质钢构建筑得到保证。
品牌基础
品牌就像身份证,没有品牌的企业将寸步难行。
我们买房买车要身份证,就连坐飞机买机票也一样要有身份证。身份证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合法公民的象征。作为企业的身份证,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也绝对不容小觑。
企业初期创立品牌需要有过硬的技术质量保证,但是一旦企业成型,品牌将占据了消费者心智。
举个简单的例子:茶叶行业是一个发展了近千年的中国传统行业,但是,在这个行业内却鲜少有企业对其自身茶叶产品进行品牌塑造和包装。于是,在茶叶界中国7亿家茶厂敌不过一个立顿。这些茶企的茶叶品质不比立顿差,为何只有立顿的品牌行销全世界,归根结蒂还是立顿的品牌占据了心智。再如,据白茶世界网www.baicha.org报道,消费者买安吉白茶为什么首先世外茗源,主要还是因为世外茗源的生态品质,成就了世外茗源的良好品牌形象。
服务基础
中国住房与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称,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爱华网-筑数量最大的国家,每年二十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四成的水泥和钢材,但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仅有二十五至三十年,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上百年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购房者很可能在三十年贷款尚未还清的情况下,所购的楼房就已经垮了。
随着人均占地面积越来越小,购买商品住宅是必然的趋势,可是商品房保修时间却仅仅在三五年之间,那么该由谁来对房屋后期的维护作保障呢?
我认为应该是建筑企业本身。钢构业权威专家谢付亮先生在《解剖胜利的力量——远卓品牌纵论中国钢构》一书中提到这么一个案例:“2001年左右,一家上海的企业收到一封来自英国某建筑公司的商业信函。信函中提醒改企业,其所拥有的一幢由该公司承建的物业已逾80年历史,并详细列举业主在物业维护中应该注意的若干事项。”此事曾经在中国商界掀起轩然大波。因此,不是短短几年的保修就可以被称为是商业责任的承担,历时80年的服务才是品质的保障。
管理基础
企业决策者都非常重视营销,而且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因为营销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环节。企业要生存,产品就必须卖得出去。
但对于钢构企业而言,管理机制应当是要放在比营销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有些企业销售业绩非常突出,却往往因为管理不善终究失败,“攘外必先安内”,拥有了完善的管理机制,企业才能挺直腰板去占领市场,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例如,三维钢构在服务所有工程项目时,全部由公司统一操作,坚决不对外挂靠,杜绝了质量隐患,保障了工程质量。工程实实在在地完全由三维钢构运作,切除了短期行为,更能保障质量,并且奉行全程监管,工程不竣工,监管不收兵。全过程保障质量,全面、便捷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客户时间、精力成本。
这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方式,也是对客户最负责的方式,有助于“钢笔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值得所有的建筑企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