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主持下的苏宁电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抖一下包袱。前不久,他在上海透露,苏宁电器全新的B2C业务将于7月上线。
“最近实在太忙了,正式上线可能要在月底,或者8月初,我们一直在测试。”昨天,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在电话中对CBN记者补充说。
不独苏宁,国美电器早在年前便有新的B2C业务计划。不过目前,它仍维持着略显简单的网上商城老版本。
而它们的动作,正在引来独立B2C企业的暗中挑衅。
想了十年
苏宁电器B2C业务已经改头换面三次了。用孙为民的话来说,已经“想了10年”、“四次升级”。目前,它的名号是“苏宁电器第四期网上商城”。
借力互联网发展零售业务,张近东早在上世纪末便有过初步思考。1999年,他与两家咨询公司汉普咨询、和君创业的负责人进行过头脑风暴,互联网技术与平台被他们视为潜在的力量。
和君创业的设想是:在每个社区放置电脑,帮助用户在网上直接下单购买电器,能实现大范围的覆盖。但这过于超前,张近东认为会产生成本负担,没有直接操作。
孙为民表示,公司第一版在线系统由公司独立开发,之后借助第三方公司,开发出第二个版本。第三个版本则来自全球贝塔斯曼的技术支持。但是,2006年后,苏宁后台系统整体升级,全面引入SAP的ERP系统,贝塔斯曼虽然在B2C业务上经验丰富,但在对SAP系统的窗口对接技术上缺乏实力,而巨头IBM则顺势成了苏宁B2C业务第四个版本的技术合作方。
它的对手国美电器,早在三年前,也已运营起在线业务。2008年,国美曾表示,将倾集团之力推动B2C业务的发展。该公司发言人何阳青去年曾表示,3年后,公司B2C年销售额将达数十亿元人民币,成为与家电、通信等业务并行的新盈利点。
事实上,国美网上商城已运行两年多。不过,它没有一个统一的B2C业务归口,而是根据分公司分布,各自对应一个独立的页面。而消息人士透露,去年底,国美电器曾有升级打算,但之后延宕。
并不示弱
截至目前,国美、苏宁涉足B2C领域遭遇的最大质疑,是否会影响原有价格体系。
孙为民也坦陈,苏宁B2C业务中的定价问题,确实很“麻烦”。“比如,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以及同一地区而不同时间段,门店内的产品价格都会有大小差异。”孙为民说。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运营成本外,还与线下线上的采购议价权差异有关。国美、苏宁线下多采用集中式的统一采购,之后再分配给各地分公司门店,由于地域、时间、补贴不一的差异,自然有价格区别。
孙为民对独立B2C企业的迅猛势头没有示弱。“你知道美国B2C业务最大的企业是谁吗?是沃尔玛。”他认为,这说明传统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之间完全可以融合。他说,苏宁开店有些诀窍,但“并不神秘”,很多企业都可以复制,而“电子商务也是一样”。
格局混沌中
看来,想说服、吓阻谁都很难,它们唯有通过未来的竞争来一决高下了。
京东商城确实已经有点阿里巴巴在B2B领域的气势。且看其过去5年的营收数据:1000万元、3000万元、8000万元、3.6亿元、13.2亿元。其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0%。上述营收,自然无法跟苏宁、国美门店创造的数字比拼。苏宁去年总营收约500亿元,而国美则为459亿元。
国美、苏宁的B2C业务则羞涩得很。苏宁官方从未公布过这一业务过去几年带来的营收数字。国美倒是公开过部分。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7年,国美网上商城的销售额分别为1亿、4.06亿、10亿元。
而在流量上,国美、苏宁的B2C业务还停留在几十万至百万点击量水平,而京东商城已经进入千万级点击量。
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它们。国美、苏宁除了几百家门店遍布全国,背后更是有着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孙为民说,B2C能让高度分散的业务趋于集中,物流建设必不可少。
苏宁们更有直供优势,它们能从上游厂家直接获得产品。而京东们依靠的则是库存高速运转。公开数据显示,易迅、京东的库存周期已降至12天甚至以下,而国美、苏宁则在40天至60天。加上其他运营成本相对低廉,这变相给了京东们产品售价上的操作空间。
但是,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张近东几乎有着一样的兴奋。他们都认为,自己已抓住一个正在步入黄金增长期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