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品牌 创自主品牌须规范市场
东莞玩具业发展到今天面临各方面的考验: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欧美行业标准相继出台,OEM遭遇后劲不足的困境,为此我们采访了东莞市玩具协会秘书长陈祥佑先生,来解读东莞玩具制造业的现状及对策。 东莞玩具业优势仍明显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都知道玩具业是东莞的支柱产业之一,那么能不能先请您谈谈东莞玩具业的现状?还有去年出口情况呢? 陈祥佑(以下简称“陈”):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东莞凭借毗邻香港、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逐步吸收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玩具便是其中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东莞形成玩具产业集群。目前,在工商局登记玩具厂有3708家,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还有2000家与玩具生产相关的企业,东莞的生产玩具占广东的60%以上。 从生产产品的档次来讲,因为东莞90%以上的玩具向欧美出口,玩具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水平走在行业前列。 2005年东莞海关统计的玩具出口数据是12.13亿美元,比2004年上升了3.6%,实际上由于统计标准不同,很多玩具被统计为电子、服装类出口,真正的玩具产值还要高一些。 记:作为东莞的传统产业之一,您能不能谈谈玩具业目前在东莞整个产业结构中是个什么样的地位? 陈:玩具和服装、电子、鞋同为东莞的支柱产业,现在南海、澄海和义乌迅速兴起,但东莞玩具的优势相当明显,比较有说服力的是东莞3000多家玩具企业出口创汇占广东玩具业出口创汇的50%,占全国的36.58%,同时东莞又是国内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原材料集散地,玩具是东莞经济发展重要的一部分。 企业认证意识有提高 记:2004年以来,玩具原材料价格上涨,特别是油价的一路上涨,而东莞企业出口的方向多为欧美国家,出口流向有点太过单一,请问对玩具业有什么影响吗? 陈:原油上涨最直接影响的就是玩具的主要材料之一塑胶,但油价上涨影响的程度有一定季节性,玩具生产从4月份开始升温,如果在玩具生产最繁忙的时候,比如6、7月份涨价,制造成本短时间内甚至会提高一、两倍,那会造成制造商有很大的损失,因为有合同限制,玩具买家是不会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提价的,这种情况下谁生产的越多亏的越多,短期内厂家最多是找一些借口尽量拖延交货时间,以期原材料价格下降后生产。 记:欧盟去年最新修订的“WEEE指令”和今年将实施的“RoHS指令”(即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种危险物的指令),国内又正在对六类玩具推行3C认证,面对国内的强制认证和国外的“贸易壁垒”,东莞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呢? 陈:2004年我国开始推荐CQC认证标准,从2006年开始上升到强制实施3C认证,今年1月1日起许多国际玩具大买家通过“ICTI”认证标准向玩具生产企业施压,国外的行业标准越来越严格。在我国,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公布的名单显示,截至2006年1月30日,在全国有47家玩具生产企业通过了CQC认证,其中东莞只有13家;截至2004年底通过ICTI认证东莞有几十家。东莞玩具大多以出口为主,在不同标准面前无法选择,只能跟着标准走,现在申请和通过ICTI的企业不断增加,厂家也意识到认证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低端不等于低水平 记:一个在美国本土卖9.9美元的芭比,中国的生产厂家只能赚到0.36美元的加工费。可以说我们东莞玩具业多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状的? 陈:你说的情况我们在调研的时候也认识到了,玩具加工贸易要遭受玩具购买商的“剥削”,我国劳工工资大概在121美元左右,而美国约有2160美元,较低的工资是我们的优势,也造成每个芭比只能赚0.36美元加工费,这还得面临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竞争。
但加工贸易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并不意味着是低水平,低层次。玩具加工需要很多工序,比如塑胶玩具制品,从制模、注塑到喷漆等都要采用全自动高精度机器生产,需要技术的投入,玩具加工企业龙昌国际拥有先进的技术,它的玩具加工贸易额也达到了70%。再者我国劳动力水平比较适合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 玩具市场亟需规范 记:大家都在谈从OEM到OBM,建立自主品牌,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陈:东莞的玩具制造商已经明白做OEM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工厂组织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比如伟易达公司开发的教育游戏、银辉公司的“神奇飞碟”,都是自主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的代表。 现在东莞政府把培育自主技术、自有品牌的“两自企业”,作为实现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模式的突破口,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 但厂家创新却面临着风险:我国的市场不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由于生产玩具的技术水平相近,极易相互模仿。银辉公司的“神奇飞碟”还没从德国纽伦堡的展席上撤下来,仿造货已经出来了。实质上仿冒品在质量安全上是远不如原产品,我们的消费者眼前充斥着却都是廉价的仿冒品,在没使用前很难辨别出与正品质量上的差别。玩具开发者付出高昂的设计成本,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一直持续下去,没有企业再愿意设计新的玩具,造成玩具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破坏整个玩具市场。 对于现在的情况,不仅要规范市场,而且要让消费者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更多阅读
新媒体未来主流趋势 调查:合资自主是政策下无奈之举 未来难成市场主流
自诞生起一直备受争议的合资自主品牌并未降温,反而在今年再度热了起来。从北京现代“首望”到一汽大众的“开利”,从一汽丰田的“朗世”,到华晨宝马的“之诺”,东风悦达起亚的“华骐”及至广汽丰田尚不知道品牌名的合资自主品
合资自主品牌汽车 “之诺”现身宝马合资自主“献礼”
在豪华车市场趋于白热化竞争的时代,加快“本土化战略”步伐成为宝马汽车征战中国市场的重要利器。 4月12日,华晨宝马发布了其全新自主品牌“之诺”,宝马也因此成为了外资豪华车企当中第一个在中国推出合资自主品牌的企业
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 后继乏力 合资自主“短平模式”之忧
作为备受争议的“小白鼠”,合资自主在过去的一年中充分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要想活得更好,似乎还要下更多的功夫。 日前,据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一度是国内合资自主“榜样”的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车
长安马自达 不谈合资自主 马自达“逼宫”长安
“三角关系”下备受“煎熬”的马自达,其心态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合资自主品牌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到跟长安具体研究的阶段。”日前,马自达全球社长山内孝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愤愤不平地表示:“长安和马自达单独成立合资
2016自主品牌市场份额 2002年以来自主品牌销量及市场份额变化
在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后,长期压抑的汽车消费需求得以释放,加上诸多汽车企业的入驻及涌入,汽车销量急剧增长。其中,我国本土的自主品牌(不包括合资自主)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其乘用车(不含微客)销量及市场份额情况如何,下文对此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