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拍卖市场持续红火,据有关数字显示,2005年仅北京市45家古玩艺术品拍卖企业举办的各类拍卖成交额就有91.6亿元。但与此同时,赝品猖獗,泥沙俱下,真假混杂。这一方面是由于文物的特殊性,拍卖企业缺乏足够的鉴定能力,致使赝品进入拍卖;一方面也确有个别企业,惟利是图,知假卖假。由于赝品猖獗,使拍卖业的诚信度备受质疑,甚至已经威胁到拍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近一段时期以来,拍卖业打假呼声很高,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再不采取措施遏制赝品横行的现状,拍卖业的持续繁荣将受到严重影响。
事实上一直以来,不少拍卖企业都打出了“打假”和“保真”的旗号,但由于没有措施保证,反而让人产生以此促销的质疑,并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诚信度。面对这样的局面,北京中拍国际公司在9月举行的金秋珍品拍卖会上,提出完成拍卖一月之内“买方无条件退货”的新举措,并且在正式拍卖之前,为让买家可以仔细周全地考察自己中意的拍品,还提供了为期10天的预展。
中拍国际的这种做法可以说在国内拍卖界尚属首例,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这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一方面也将考验拍卖行“保真”的能力,使“售后服务”的责任大大增加。
这个大胆的想法来自公司的董事长鲁智勇。他在2004年成立了中拍国际拍卖公司,立志要办成一个诚信的拍卖公司,为买家负责。鲁智勇认为,虽然古玩艺术品的特殊性,有关法规没有规定拍卖企业的“保真”条款,但拍卖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行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因此,拍卖公司尽最大的可能去保证参拍商品的真实,是拍卖公司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仅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总结经验,中拍国际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做法。首先在拍品的第一道流程上把关,对委托方交送的拍品进行鉴定。鉴于国内还没有统一的鉴定机构和标准等问题,他们采取了科技检测、专家鉴定和行家鉴定三管齐下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来把握拍品的质量。
鲁智勇认为,多重的鉴定虽不能确保证“实”,却可以证“否”。这样做虽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但却大大提高了拍品的认可度。其次,在拍卖合同的条款上加以制约,既保证了买家和卖家的权益,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的损失,使“诚信”经营成为各方的责任,从而保障长久持续下去。再者,提供长期的拍品预展,使买家可以对拍品有更加充分的了解,确定自己的竞拍意向。这样一来,买家拍到赝品的风险就相应地降低了。
中拍国际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预展期间,不仅一些买家慕名而来,很多卖家也找上门来。这说明坚持诚信本身,就是商机。当然,靠一人之力、一个公司的行为,来改变一个行业的现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如果整个行业都行动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打假,来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赝品的猖獗情势必定会得到遏制,拍卖市场的繁荣也将随着行业诚信度的提高而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