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服务贸易的开放,国内会展业和其它许多产业一样将面临着外资进入后的严酷挑战。面对“狼来了”呼声,国内会展方面的专家学者认为,会展业面对国际资本的竞争和挑战时,展览界需要及时地研究和积极地应对,如何在注重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自己的产业和品牌保护?日前,国内资深会展业专家中国贸促会机械分会副会长陈泽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专访。
中外展览业中国起冲突 “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是德国某大展览公司1991年与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开始合作的一个项目,2002年3月,在经过一系列幕后活动之后,德国公司以苛刻的条件和虚构的“理由”中断了与分会历经10年的合作,改由通过另一个单位“购买”批件,继续办此展。 还有一家国外公司,瞄准了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北京印刷技术展览会”,对于他们合作的要求,中方从一开始就表示欢迎,但是该外国公司的目的却在于全面介入原由协会负责的组展工作,力图通过“合作”逐步“接管”,这样,在2003年6月在世界印刷组织和印刷展览会会议上,外方散发的材料中出现了若干贬损协会的文字。 要重视会展产业的保护问题 陈泽炎指出,展览会作为贸易交流的重要活动形式,会带动对以其为载体的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国对会展产业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安全不能忽视。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其招展的主要“卖点”一直是中国巨大的进口市场。也就是说展览会是以进口为导向的。因此,一些外商参展往往要以展品是否留购为参展的前提。而展览会的主办单位也往往会以进口成交比例高作为炫耀的资本。由于外国对中国出口高技术的限制,我们很难在中国的国际展览会上看到最先进的技术。真正的技术还是要到国外的展览会。与此相比,国外的成熟展览会,大多以展示技术为主,以国际间各国的相互贸易为主,以扩大本国产品销售为主。 把握开放与保护的原则 陈泽炎认为,对于中国会展业的对外开放,我们应当继续持热烈欢迎态度。中国的开放和入世,使得外国展览公司顺利进入中国,进而带来了知名的国际展会、先进的会展理念、有益的管理经验等,这正是中国会展业所需要学习和借签的。 我们的根本立场和态度应当是不拒绝合作,但要实现“互利”和“双赢”。我们反对的只是他们那些鲸吞中国展览市场现存硕果的战略图谋。中方在与外国展览公司合作时,应当严格限于展览的业务领域。如果他们过分地深入我们行业和产业活动中,过分地要求掌控我们行业、产业和企业的信息资料,就要提高警惕,予以拒绝。 另外,对合作中的中方原有展会品牌的保护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如果外方要求进行品牌收购,其价格必须是合理的;合同的条款必须是互利的,特别要注意合同中外语晦涩语句里埋下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