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祥银 储祥银--后过渡期会展市场的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会展行业的管理政策和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始了一些会展市场对外开放的尝试:2002年11月国务院取消了非涉外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制;出国展览审批交由中国贸促会负责,从国务院政府部门转移到非政府中介机构;中国内地与香港签订的CEPA首开先河,允许香港企业在中国大陆组办展览会。2004年2月颁布实施的《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放开了外商进入内地会议展览市场的限制。但是,与其它行业相比,展览业的改革还有待于深化,市场的开放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后过渡期服务业全面开放

    如果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前3年的压力主要来自关税削减,后两年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主要敏感领域结束保护,市场开放压力增加。按照承诺,在后过渡期后两年的市场开放力度和范围将明显超过前3年。2004年底作为一个临界点,服务业开始进入深度开放的后过渡期。从2005年开始,一些敏感的行业将实行开放:在商业、通讯、建筑、分销、教育、环境、金融、旅游和运输共9个大部门、约90多个分部门做出了开放承诺。到2004年12月11日,中国允许外资在批发和零售企业控股,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到2004年底允许外商设立独资建筑和分销企业;2005年底将允许外商设立独资速递、公路货运和货代企业;2006年底将允许外资银行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允许设立独资铁路货运企业。在后过渡期,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都将被取消,市场整体开放氛围和开放强度都会提高,外商投资领域将大幅增加。通讯服务、批发零售服务、银行业、保险业、旅行社和旅游服务、运输服务、仓储服务等领域将可能成为外资进入的新领域。一些已经允许外资进入的服务领域,外资可以完全按照加入WTO承诺,在后过渡期,外商将增加投资,外资进入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展览业对外开放势之必然

    笔者认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会展行业发展迅速,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产业化程度很低,尚不足以构成一个国民经济的独立产业,国际上即使一些会展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大多没有将会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待;与此同时,会展市场开放与否对整个市场的开放影响程度有限。因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没有就会展行业本身达成具体的开放协议。但是,会展行业隶属于服务行业,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完全适用于会展业,而且,由于会展业属于竞争性服务行业,理当属于首先对国际市场开放的领域,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对会展业实施太多的保护。种种迹象表明,前过渡期中国会展市场已经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上海浦东的展览场馆建设引进了外资参与,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的更紧密经济合作安排中明确规定允许香港公司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提供会展服务,拉开了内地会展市场开放的序幕。2004年2月颁布施行的《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更鼓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的会议展览公司,举办具有国际规模和影响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和会议,允许经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可从事在中国境内主办、承办各类经济技术展览会和会议和在境外举办会议的业务。新规定取消了会展领域的进入限制,为外商投资会展提供了国民待遇,除出展以外,中国会展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可以断定,后过渡期中国内地会展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外资实际进入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对外开放是会展内在运作规律的客观要求

    会展业本身具有开放性、先进性和广泛性三大特征。会展活动运作的开放性、问题探讨和成果产品展示的先进性、会展主题和参与群体的广泛性都需要国际化支持。因此,可以说,会展行业产业化、会展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不能没有国际化参与,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缺乏国际化运作和参与的会议或展览绝对没有生命力。会展产业本身的特性和内在运作规律决定了会展市场必须对外开放,实行开放性、国际化运作。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加工生产和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中国会展市场不可能成为一叶孤岛,独立于整个世界会展市场之外。经济全球化大潮必将冲垮为保护中国会展市场而搭建的任何屏障,迟早必将被纳入世界会展体系。

    

    开放是会展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我国会展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实现产业化经营,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提高我国会展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经营,必须具有专业化运作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和专业化运作手段。就我国会展业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专业化运作队伍尚处于形成过程之中,队伍很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会展运作主体的专业化运作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会议和展览的运作主体属于临时机构,或商协会秘书处,没有实行企业化运作,还有一些会展运作主体虽然采取企业法人形式,但其经营管理模式远没有脱离家族或行会的性质,离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去甚远,中国会展还缺乏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国龙头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体制还没有形成,市场竞争机制还有待于完善,市场行为还不够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规范市场的法制建设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与会展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 我们专业化运作的技巧和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我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些开放最早的行业,恰恰是我国国 际竞争力最强的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开放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开放有利于促进积极意义上的保护。开放国内会展市场, 引进国际竞争、国际会展运作主体、运作机制和运作技巧,有利于中国会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体制的建设,加快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

    

    关键在于找准位子,做好自己的工作,迎接挑战

    国内市场开放,国际会展企业和会展品牌进来,势必导致会展市场竞争加剧,进而对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正反面都有。笔者认为:利弊相较,会展市场开放,对中国会展行业发展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肯定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规范,进而促进中国会展业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对于我们从事会展运作的企业来说,影响可能是多重的。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现实,不必在是否应该开放和所谓开放利弊和产业安全上坐而论道,争论不休,荒废时日,失去机遇。引狼入室,在所难免,而且完全必要;境内会展企业不得不在家门口迎接挑战,与狼共舞,关键在于把握机遇,选择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采取恰当的合作方式,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从合作方式选择方面来看,与境外会展合作,无非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把国外品牌引进来,走出去参加国际品牌展览和会议;合作经营品牌会议或展览,或建设、经营会展基础设施,或提供会展服务;互为代理,在自己享有影响的地区为对方品牌会展招商。在进入方式上,可以采取“绿茵投资”方式,新增投资设立全新企业,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合资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兼并与收购,形成新的会展品牌,或强化原有的品牌;可以加强品牌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扩大品牌影响;后两种合作可以组建股份制企业,也可以通过合同明确合作各方的权限、责任和利益,实行合作经营。

    从做好工作迎接挑战的角度看,应当承认,尽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3年了,与其他行业相比,展览业改革开放的准备工作则很不充分,应当抓紧后过渡期最后的机会,尽快做好有关各方面的工作。从行业和产业层面上看,政府和行业应当尽快理顺各类关系,加快法制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培育和市场化进程,通过法制规范市场,提供到位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参照国际规范,研究和出台行业运作规范,争取将行业规范的权利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努力营造一个国内外企业公平、公开、公正和有序的竞争市场环境。

    从企业层面上看,根据当代国际经济竞争的规律,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竞争当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制造业对外开放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的会展企业现在应尽快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积极营造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任何市场都是多层面的,展览市场也不例外。各类企业同样具有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强势企业或品牌,可以我为主,加强与国际企业和品牌的合作,在合作中扩大自己的品牌效应,最终形成自己独家或寡头优势;具有一般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也可以在合作中学习人家的经验,积累优势,壮大自己,待机而发,或与虎谋皮,吃掉对方,形成自己的独家品牌,或三足鼎立,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竞争局面;不具备竞争优势,或具有很小竞争优势的弱势企业,也可以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与强势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合作,将自己纳入国际展览体系,承担国际会展某些层面或某些环节的工作,不断积累经验,蓄养后发优势。

    无庸讳言,激烈的国际竞争必将淘汰部分企业。对于产业发展来讲,企业淘汰并不可怕,弱势企业淘汰了,强势企业发展了,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进来了,行业发展将会更具生气。但对企业来说,竞争是残酷的,淘汰是无情的,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人才培养和避免流失是关键的关键,说到底,现代化的竞争,无论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还是军事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首先进行的是人才争夺。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努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良好的人才发掘、人才使用、人才留住机制,只要在人才竞争中不败下阵来,我们的企业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住脚跟,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储祥银 储祥银--后过渡期会展市场的对外开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7927.html

更多阅读

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在上海电网的应用研究 电网储能

时间:2010-09-04 11:19来源:上海市电力公司作者:袁智强,张征点击:次钠硫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储能技术。通过介绍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在上海电网的电力网络、新能源电厂、用户侧的应用规划和应用效益的分析,认为这一储能技术有较好

差价:续涨的银浆与“跳水”的组件

差价:续涨的银浆与“跳水”的组件光伏信息报/全球光伏网 肖蓓【要点导读】:1、银浆对太阳电池的性能如接触电阻、开路电压、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等有很大影响,是制造太阳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同时也是国内目前比多晶硅料对外依存度还要高

声明:《储祥银 储祥银--后过渡期会展市场的对外开放》为网友灬兲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