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年来,世界旅游胜地频频爆发恐怖袭击事件给旅游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该如何化解恐怖事件带来的阴影,笔者认为,世界各地的旅游业应该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来开展联合反恐行动。笔者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旅游危机管理机制与发展和谐旅游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 恐怖事件 危机管理 和谐旅游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最需要和平的产业,恐怖事件与旅游就像火与水一样不可相容。但是近年来的恐怖袭击事件的频繁发生,使这两件本来应该毫不相关的活动却经常被联系在了一起。比如“98226;11”纽约世贸大厦的恐怖袭击、印度尼西来巴厘岛的系列爆炸、莫斯科剧院人质劫持事件以及伦敦硝烟未散,埃及红海旅游胜地的炸弹又响,如此频频爆发的恐怖袭击事件都是近年来与旅游业联系在一起的典型事件,由此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恐怖事件的频频爆发使得反恐成为世界的中心话题。各国恐怖分子的累累罪行使人们意识到:恐怖分子不仅仅是行凶杀人、制造恐慌,而是有预谋、有计划地破坏文明,特别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恐怖分子在继续袭击重要的政治、军事目标的同时,又开始注意所谓的如度假胜地和娱乐场所等目标,经济目标成为主要受害者,而以观光、度假旅游为经济支柱的国家也因恐怖活动遭遇严重打击。对许多国家来说,反恐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体。
旅游业反恐的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初期早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旅游业的学者们就注意到由恐怖主义和政治动乱引发的旅游业危机。
Richter(1983)是早期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认为旅行者很容易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因为他们往往会被当作是代表其母国的“外交大使”。同时,广泛的媒体报道和多国政府针对恐怖分子的政策,促使了恐怖分子更加频繁地拿旅游者作为袭击目标。
Sonmez(1998)通过对包括恐怖主义和政治动荡对游客需求的影响、恐怖分子袭击游客的动机、利用旅游作为政治的工具、政治暴乱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危机管理和恢复营销的努力等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解释了旅游、恐怖活动和政治动荡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后,Sevil F8226;Sonmez和Alan R Graefe(1998)通过信件及电话调查方式对恐怖事件对人们出境旅游决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通过对出境旅游经验、出境旅游态度、风险感知程度、游客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及子女情况等八个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出境旅游态度、风险感知程度和收入情况直接影响人们对目的地的选择,而出境旅游经验和受教育程度对决策只起到间接影响作用。
研究的深化
1998年以后,学者们对旅游业与恐怖主义关系的研究更加深入,内容也有所改变,转向对面临恐怖危机时旅游业所遭受影响以及如何防范与处理的各种方法、技术与经验的探讨和措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Blake A.& Sinclair T. M.(2002)通过建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式,对“98226;11”事件引起的旅游危机以及潜在的和实际的危机反应所造成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具体的目标津贴金和减免税收是旅游业危机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Stafford G.、Yu L. & Kobina Armoo A.(2002)等学者则考察了华盛顿酒店业对“98226;11危机”的反应,举例说明了当地酒店业如何与其他的部门合作来面对这些难以预料的情形以及制定恢复策略的,并以“98226;11事件”危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作为其他地方宾馆业危机预防策略或者危机发生后采取的策略参考。
Peter E Tarlow(2003)对恐怖活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今的恐怖活动已经由制造恐慌转向对文明的摧毁,如自由女神像、艾菲尔铁塔等会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潜在目标,就因为它们往往作为一个国家文明友好的象征。经过分析,他认为旅游活动巨大的创汇能力、袭击更容易引起关注、旅游安全机制落后等问题是旅游目的地屡屡作为袭击目标的内在原因,并提出只有建立安全与风险管理机制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Belinda Atkins、Joseph K S Chew、Daniel Gschwind、Alan Parker(2003)谈到了“98226;11事件”及巴厘岛爆炸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是世界范围内的,特别是对相关产业如酒店业、航空业的影响最大。其中,在谈到对酒店业的影响时,提到爆炸事件对中小型酒店经营的波动不大,因为大型酒店也会成为袭击的目标,因此大型酒店的安全管理更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Bent W8226;Ritchie(2004)对危机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战略性方法,认为若危机不能够避免时,至少可以通过公共的或私人的途径控制其影响。
以上研究均表明,人们对恐怖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且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相应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预警、处理以及善后制度,不仅能够把恐怖活动带来的损失控制在尽量小的程度内,而且还能够使旅游经济迅速从打击中恢复过来,重新步入正轨。
我国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学界对恐怖事件与旅游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一方面,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比较稳定、单一,还未涉及到恐怖活动的侵袭事件;另一方面,我国对危机的认识程度还不够,SARS事件的发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今后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问题上应该加强对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恐怖活动的认识。
恐怖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恐怖分子纷纷将袭击目标锁定在旅游胜地,如纽约、马德里、巴厘岛、伦敦、埃及等地,对当地或该国的旅游业造成了程度不同的破坏。恐怖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资源的破坏
由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整体性以及多数实体性原生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恐怖袭击,旅游资源就很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服务设施的损毁
恐怖事件不仅会破坏旅游资源,而且会损毁当地的旅游服务设施,如交通、饭店、娱乐设施等。诚然,相对旅游资源来说,大多数旅游服务设施可以依靠重新投资来恢复。但是,有些设施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其恢复过程不仅是漫长的,甚至无法恢复。
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改变
当发生恐怖事件时,游客为了寻求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对恐怖事件大量的报道,尤其是一些夸大其词的报道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而且这种印象持续的时间往往比恐怖事件持续的时间还要长,从而影响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呈现低落现象
由于航空运输是长途旅行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对航空系统的安全保障失去信心之后,人们将尽可能的减少外出旅行,这对航空业是沉重的打击;同时,恐怖事件一旦发生,政府往往会关闭机场和港口,城市的地铁、桥梁、公共场所也会因此而暂停开放,使得人们无法出外旅行和经商,从而导致旅馆饭店客房出租率下降。
旅游消费需求的降低
恐怖事件会对消费者的出游信心带来影响。通过影响旅游者的情绪,使人们放弃或推迟旅行计划来降低旅游消费需求。同时,由于恐怖事件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特点,使得诸如旅游行程、旅游支出和旅游安全等的不确定性都在加大,因而造成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减弱。从长期来看,对消费的减少会使经济失去需求的支持,从而产生衰退现象,对经济衰退以及失业的担心使旅游者面临收入减少和旅游支出加大的双重负担,继而造成旅游消费的总需求下降,其影响甚至会一直延续到恐怖事件结束之后一年或更长时间。
可见,恐怖事件一旦发生,对旅游业的冲击不仅是全方面而且将是长期性的,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反恐措施,降低旅游业在危机中的损失程度。
旅游业的反恐策略 可以肯定地说,突发性的恐怖事件在今后还将会不断地出现,人们普遍认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是应对恐怖袭击的良好选择。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世界旅游组织适时地提出了危机管理战略,通过建立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善后的一整套制度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其中,基于诚实、透明基础上的良好的沟通交流是成功管理的关键所在。危机发生之前:做好应急措施
危机就好比是一种病毒,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致命性,极其危险。一旦爆发,危害会迅速蔓延到相关行业,使受损面进一步扩大。因此对危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做好预防措施以将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建立信息交流与咨询系统 这既是危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贯穿于危机管理过程的始终。具体做法包括做好危机管理计划、任命新闻发言人、成立专门的信息交流管理部门、同媒体保持定期联系、加强同当地媒体的联系等。
完善危机管理实施计划 包括建立公共电子邮箱、传真和广播等信息发布系统,确保信息沟通的真实性和道德性;为紧急情况设立预算储备或设立旅游风险基金;避免旅游信息咨询争端,加强同游客的就安全事项的沟通(如紧急拨打电话、货币兑换率、应避免出行的目的地等);并向游客提供食品安全建议等。
评估安全系统 包括与政府安全部门保持定期的工作联系;设计安全旅游路线(如到达的机场、地面交通、酒店、购物中心、景区景点等);发布国家旅游安全注意事项;对当地居民进行安全教育;成立旅游紧急呼叫中心等。
建立危机监测与交流系统 这方面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建立与相关行业的联系网络;监控专门针对游客的犯罪行为等。
危机发生过程中:降低损失
当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之后,在第一时间内收集信息,对危机特点和受损情况进行分析,继而迅速采取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在这一过程中,基于诚实、透明基础上的良好沟通、交流是采取各项措施的前提条件,也是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及恢复游客信心的保证。
确保信息交流的畅通与公开 不要进行信息管制,应保证信息的真实、透明,通过信息中心将一线信息及时公开,避免信息失真和误导;关注受害者,积极提供援助;对危机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同媒体的互信与合作,利用媒体制造积极影响,并随时将信息公布于互联网上。
强化安全服务措施 设立联系热线,及时掌握并反馈各种信息;保持同相关行业组织的直接联系;同安全服务组织合作,监测改进安全措施;加强内部沟通。
制定快速恢复策略 寻找机会增加预算及财政支持;进行游客调查,了解受损影响;监视媒体报道,发布情况好转信息。
危机发生之后:恢复游客信心
当媒体对危机的关注迅速转移到其他新鲜事件时,危机对游客的影响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存在。恢复游客的信心是恢复旅游需求的关键。
重塑健康形象 保持与媒体积极的联系,发布积极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如利用周年庆典宣传、利用网络积极传播有利信息并参加全球性旅游交流活动等。
采取灵活策略恢复市场 开发新的细分市场(如高尔夫、滑雪、体育赛事、文化旅游、蜜月旅游等);将目标市场集中于忠实顾客和特殊兴趣的旅游者(如潜水、登山或艺术爱好者);制定特别优惠价格,开发新的旅游路线;深度挖掘国内旅游市场;加强同公共及私营旅游部门的合作。
评估未来安全问题 这就要求进行安全程序评价、推进服务质量与服务设施的改进。
进一步发展和谐旅游的对策 法国《费加罗报》曾载文说道:“埃及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进一步证实:‘98226;11’事件揭开了世界旅游业的新时代,旅游业成了恐怖主义的附带牺牲品。游客成为恐怖分子最理想的袭击目标,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傲慢、富有和享乐主义正是极端势力对西方深恶痛绝有地方。”由此可见,恐怖分子的动机就是由贫穷、落后、差别、歧视或者说掠夺和霸权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通过极端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各种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的频频爆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平的缺失和秩序的失衡,要根除恐怖分子产生的土壤、要消灭恐怖主义,单纯靠武力来解决是行不通的,还必须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是各国政府都应该努力的一个长远目标。在此背景下,提出发展和谐旅游就成为应对之举。
笔者认为,发展和谐旅游即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纵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公平发展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体现公平竞争、机会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尤其对于后者,发展更为重要。所以,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上都要以维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们的利益为前提,在和谐观念的指导下,求得各区域旅游业的公平发展。
友好合作
在恐怖危机发生过程中,各国和各地区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十分强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扼制恐怖主义的作用。因此,应该推广合作精神,促进国家间或地区间的友好合作,实现资源互助,只有这样旅游业才可以更早地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并提高其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友好合作也意味着各国应该加大旅游市场开放的力度,取消贸易门户限制,以促进国际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兼容
文化特征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宗教作为地区文化的主导成分之一,一方面会成为旅游吸引物,另一方面又会对异教徒产生强烈的排他性,从而造成宗教地区对参观旅游的否定态度。当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冲突时,如果得不到正确地引导,便会提高转化为暴力行为的可能性。震惊世界的伦敦爆炸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因此,和谐旅游在社会文化形态上应以动态多元化为基本特征,对外来文化持宽容包纳态度。
可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和谐旅游是强调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旅游活动应是和坚持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而不是简单凭借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污染和破坏生态的方式来追求发展权利的实现。最主要的是旅游还是一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旅游危机问题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问题统一考虑,并且只有在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才能予以解决。社会稳定是和谐旅游的基础条件,没有社会稳定就谈不上和谐旅游。
总而言之,恐怖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加强具体的应对措施,未雨绸缪,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加深认识,深刻认识恐怖活动的本质,也深刻认识旅游的能动作用。不仅仅在反恐行动上,更在国际关系发展问题上和全球化过程中,发挥游客的友好使者作用,促进世界各国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