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诉你:爱出镜会出局
——与媒体打交道“六不”
信息社会,人人面对媒体,企业也首当其中,这应如何注意?
现代人,特别是当老板的确实要把这个新情况当回事。这件事做好了很有益处;做不好,就可能非常被动,甚至会出局。有这么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不卑不亢。我们这个行内,有的老板对媒体过于迷信,粘贴得不太正常。对媒体、对记者,应该同对其他行当一样,予以尊重。企业做好了,有亮点了,优势特点突出了,值得宣扬报道,媒体自然会找上门来。因为媒体需要亮点,需要有特点的事迹案例,有的还很想多挖掘,我们应该很好地配合。这是双方互利共享的。有的企业,与媒体建立一种友好、密切的关系,便于了解,达成信任,这更有利于互利共享,在关键的节点上也能得到支持和帮助。这样的做法是聪明的。我当年曾分管新闻工作,与京城的媒体朋友来往时,发现有的老板与他们早就很熟。我想,这也无可非议。同时,也看到有的老板过于献殷勤。我觉得这大可不必。有的在做着一种利益的私交。这不是真正的友情,最终会弊大于利。我们还是要靠企业的实力说话。
(二)不偏见。确实有这种现象:有的新闻从业人员丧失职业道德。有的搞有偿新闻;有的同企业打交道与拉广告、拉发行挂钩,未达到目的就会寻机找你一点问题;有的报道不能客观公正,总想抓点负面的东西,以偏概全,搞轰动效应,等等。这样自然就会让人印象很差。有些老板把这种印象扩大了,以为媒体很多人都是这样。其实不是这样的。媒体这支队伍,如同我们企业这一行,也如同其他行业,绝大多数人素质是好的。有些人很有社会责任感,他们正面报道也好、曝光问题也好,都是出于正义,考虑的是社会利益。所以我们不要对整个媒体都反感;反感了,打交道时就会不耐烦,该配合时不能很好地配合,互利共享的机会就不能很好地利用。这样的行事方式,是企业正常人际交往的一个缺失。
(三)不轻视。有的老板可能不太认同,会有疑问:我们怎么会轻视媒体呢?那么,我就给大家说个最新的事例:《南方周末》的记者采访“霸王”,问“霸王”的老板:“你信佛吗?”霸王的老板回答:“我不信佛,我信我自己。”这位老板没有想到,记者听了这样的回答,会对他、对他这个企业,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也可能这位老板不太在乎。有些老板做得好了,被捧得高了,他言谈举止,自觉不觉地居高临下,忘了交往对象、忘了记者的判断力。人家心里有数着哩,心里会给你打分。对记者不必仰视,也不该俯视,平视最好。其实对所有交往对象都应平视。这一点,我《感应管理之路》中“平视的状态”这一节有专门的讨论。
(四)不厚此薄彼。有些公司吃了厚此薄彼的亏。对媒体无论是大的、或是小的,是中央的,或是地方的,都应一视同仁,应同样尊重。如果对大的、对国家级的更重视一些,也无可非议。但是,有的老板“大小眼”太明显,对有的小媒体,对小报小台小网站不理不踩。他们忘了,你不尊重别人,到时候别人也会不给你面子,甚至有的人会找你的茬子。你想,哪个公司没有一点问题。有的问题可报可不报,他就给你报了。当然,我们不是说记者这样做是对的。有些老板还忘了:在现代社会,小媒体照样能起大作用,小报小台的消息传到网上,照样掀起大浪。你们回想一下,好几个比较有名的企-爱华网-业,被小媒体曝光,公司就这样翻了船。
(五)不凡事都亲自发言。大的公司,可以设新闻发言人。把公司对外宣传联络,作为公司建设、公司管理的一项作业内容。与媒体打交道,不要随意、临时指派,要相对固定某个部门或某位属下去做,有条件的可以设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或设定由哪个部门兼顾。对外新闻发言,从下属中选定一位,老板不要凡事亲自出马。这样留有余地。公司一旦发生大的问题,应对媒体时,要事实求是,尽快形成自己的新闻稿,统一口径,简明清楚,切忌含含糊糊,切忌内部发出不同声音。公司要主动争取得到媒体的配合,防止被动,化危为机。这方面,营销名人史玉柱在做“巨人”时有深刻的教训。
(六)不要出镜过多。有些公司做大做出名声,媒体找上门,有的老板一请就上,上报纸、上电视、上网站,特别是喜欢在电视、在观众面前讲几点经典。老板适当表现,对公司有好处,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软广告,对提升公司的形像是很好的机会。但出镜过多,弊端就会随之而来,表现过度会出现风险。公司受关注的面广了,发生的事情,人们会用放大镜去看。老板亮相多,有的不清醒,自我感觉良好,aihuau.com但他们不知,每一次出镜,都在接受观众的打分。到一定时候,人们是会反感的。这几年在各大媒体多次亮相的那几位老板,有好几位已出局;也有的明白了这个理,不敢也不愿再多出镜了。
搞媒体的都知道,有的官员很喜欢出镜,对镜头是否突出,报道排在第几条都会计较。其实出镜多了,别人也会反感,对他的升迁并无帮助甚至有害。我曾悄悄地告诉一位市领导:爱出镜,会出局。这位领导也是朋友,他认为言之为理。今天,我就把这个悄悄话公开出来,与老板们讨论。
这样东拉西扯说了“六个不”。很可能说得片面、说得不准确,请企业的朋友和媒体的朋友纠正。